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光標冰桶造假宣告草莽慈善終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3 00:39:00


  在遭遇性保健研究專家質疑及科學證偽之後,陳光標終於承認他在“冰桶挑戰”中在零度以下的冰水浸泡30分鐘造假,冰下為5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

  陳光標是去年8月22日曝光自己挑戰冰桶的,經過一系列質疑之後,時隔大半年他終於扛不住各方的批評,承認造假。

  儘管陳光標仍然辯解稱這次造假是一次行為藝術,但輿論這一次並不打算姑息他的行為,紛紛要求其道歉。

  公然造假是對公眾明顯的愚弄,關鍵是為什麼陳光標依然如此坦然。在陳光標的邏輯裡,他的造假只是誇張的行為藝術,潛台詞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發起冰桶挑戰讓人因關注他的捐款挑戰而影響公益。這其實是陳光標一貫的邏輯。他始終高調慈善,但以慈善目標是好的做辯解,並以實際的傳播效果當成成果;他也不吝“暴力慈善”,但強調慈善效果也是好的。

  而此前他的類似辯解都得到了社會上的一定同情。早在冰桶挑戰之前,陳光標就陷入了多個真假爭議當中。比如海外捐款的慈善承諾,世界首善的證書、公司的營業收入等,都捲入涉假漩渦。

  但那時的陳光標都沒有明確承認自己是造假者,在世界首善造假事件中,他也強調自己是受害者。在一系列“真真假假”之中,陳光標在盡可能地模糊真相的環境下一路偕行。也因為這種模糊,社會上仍有很多聲音以最大的誠意保護陳光標。

  這或許給陳光標一個錯覺,他自己明確參與造假,只要目標正義就沒有問題。在冰桶挑戰事件後他首次承認造假,卻立刻遭遇了輿論的全面倒戈。事實上,這呈現了一個陳光標必須面對的事實,公眾允許有模糊,但絕不會寬容故意的毫無悔意的造假行為。這擊破了公眾的底線。

  而公眾之所以一再寬容陳光標的任性與功利慈善、暴力慈善行為,是因為陳光標崛起之時,中國社會是正處於慈善事業的關注危機之中的。那時慈善事業缺乏足夠投入,以及應該的社會關注。人們那時普遍對社會為富不仁現象深惡痛絕,對慈善機制的混亂失望。當時社會的一些主要渴望,是鼓勵更多人參與慈善捐助。人們願意為此犧牲一定理性與規範,容忍一些慈善人的問題,只希望慈善領域出現有影響他人的人物和實際願意投入慈善的企業家。

  這種情狀下,陳光標的出現符合了大眾的期待。事實上即使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有很多企業家在做慈善。但因為中國社會的種種原因,企業家的慈善行為過度低調,這使其難以被媒體有效傳播。

  陳光標是一個懂得利用傳播效應的人,更是一個通過利用媒體興趣獲得社會關注的人。他的種種爭議果然引發了媒體的持續跟進。無論是彈是贊都起到了兩個效果。一是陳光標火了,二是人們確實更關注慈善事業了。那時很多人內心裡對這種爭議也抱有積極的考量,覺得總體會在公眾心中普及慈善捐助的思考。對於陳光標,就算有媒體跟進“揭黑”,也沒有打死。

  因為社會的容忍度有利於陳光標的生存。但是陳光標的信譽實際一直在透支,並處於破產邊緣。一次完整的行差踏錯足以讓其回歸原形。

  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慈善歷程後,草根慈善組織與草根慈善已深入民間,我們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有沒有富人參與慈善的問題。相反,隨著人們對慈善事業的關注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要求慈善從草莽發展到規範、科學。此前人們只是普遍不信任官辦機構的慈善工作,到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包括草根到官辦的慈善工作都應在規範、科學、陽光的環境下進行,接受社會全體的監督。

  在公眾意識變化的現實下,在社會對慈善事業要求出現變化的當下,陳光標的慈善表演,就從社會寬容時形容的“誇張”逐漸墜入到如今嚴格要求的“虛假”了。冰桶挑戰的明確造假,終於讓陳光標信譽破產。

  這也意味著陳光標代表的早期中國慈善草莽時代行將末路,中國社會慈善事業與它身處的社會環境終於進化到科學、陽光、專業、規範的新時代。(來源:都市時報 作者:梁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