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志強在救助站究竟遭遇了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1 13:42:33


  近日,網上曝出“河南信陽男童走失半年竟成‘幹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信陽市民政局稱,救助站接收孩子後,將其暫時寄養在養老院,後孩子生病住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信陽市公安局已介入調查。(據新華社鄭州4月29日電)

  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半年時間竟成了“幹屍”。拋開他身上的累累傷痕不談,看到那組照片,誰都想問一問:這個名叫王志強的孩子,半年裡究竟遭遇了怎樣的人生?面對網絡上汹湧的詰責與追問,好在當地司法部門已介入調查,民政部門也迅速回應,相信會給出一個經得起檢驗的結論。

  事實尚未厘清之前,誰也不能將信陽救助站貼上有罪的標簽。不過,公衆起碼還是可以問一問發布死訊的信陽市救助站:王志強之死與地方救助部門之間,果真毫無責任性關聯?一個90多斤的孩子,縱使智障,怎麼會由“感冒症狀”而最後“病”成瘦骨嶙峋?退一萬步說,孩子病得不成人樣的時候,從人性角度出發,為什麼不早點借助媒體替他尋找親人?

  另外,王志強的父母講述,他們在孩子走失後曾到派出所報案,但公安部門沒有受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丟失後,一邊是家長千辛萬苦報案“等消息”,一邊卻是孩子以無名氏的身份“養在‘救助站’無人識”。面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難道毫無責任?

  但願這是一場誤會,更希望民衆是虛驚一場。在人性的溫情與法律的剛性越發彰顯的今天,救助站總不該成為加速生命終結的“暗場”。一方面,我們期待更權威的真相止歇流言;另一方面,輿情喧囂,也是提醒施行十數年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到了該科學轉身、與時俱進的時候了。一句話,唯有強化社會救助過程的法制化、程序化和規範化,類似“王志強之死”,才不致總是讓公衆浮想聯翩。(來源:南國早報 作者:鄧海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