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景區改名,底綫幾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9 16:53:48


  隨著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劇中出現的“琅琊山”、“琅琊閣”等名稱也受到熱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會峰閣”改名為“琅琊閣”引發網友熱議;此外,江蘇南京、山東東南沿海等地,也加入了爭搶“琅琊”地名的混戰。對此,安徽省琅琊山方面回應稱,“會峰閣”更名是為了借助熱播電視劇《琅琊榜》,配合微信營銷,回應網友好奇,吸引網民和游客走進琅琊山。琅琊閣與滁州琅琊山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是否完全吻合有待考證(昨日新華網)。

  會峰閣本是琅琊山風景區內最高的建築物,於1988年建築在南天門明代建築會峰亭遺址殘基之上。這麼看,會峰閣的命名,乃是其來有自、名副其實的“真貨”,但“琅琊閣”在“有待考證”的情況下,牌匾竟以“蘇軾”落款,真假混淆,以真亂假,東坡居士若在天有靈,真是死難瞑目。

  此等做法,“琅琊閣”還不是首開先例者,據說電視劇《西游記》帶熱“花果山”後,宜興、寧波、東莞等地都曾表示花果山原型在當地,《山楂樹之戀》熱播後,外景地湖北遠安縣甚至有人建議改縣名為“山楂縣”。這還不算什麼,幾年前山東陽穀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曾爭奪“西門慶故裡”之名。既然西門慶都能啓動若幹文化工程,爭搶“潘金蓮故裡”,也只是時間早晚的事。問題是,這麼搶下去,真就能搶出個什麼名堂麼?

  旅游景點需要賣點跟包裝,電視劇等流行文化產品,在公衆的歷史想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哪些是歷史真實,哪些是虛構真實,景點的自我包裝不能無底綫。比如,最近故宮院慶90周年,特新開放慈寧宮等四大區域,其中包括了熱播電視劇《甄嬛傳》故事較集中的幾座宮殿。對此,有些新聞媒體以“故宮喊你看甄嬛”為題加以報道。但其實本次故宮原狀陳列項目6年前就已籌備啓動,早於《甄嬛傳》開播。故宮方面也強調,“甄嬛”作為影視作品裡的一個人物,并不是真正的乾隆帝生母崇慶皇太後鈕鈷祿氏本人。觀衆參觀時,才不至於錯將“戲說”當“正史”。

  清宮戲宣揚的爾虞我詐,“宮心計”背後的陳舊歷史觀,早有有識之士批評。旅游景點的改名運動,把虛構、戲說的歷史具象化、實體化,一旦用物質手段把虛構歷史固定下來,弄假成真就有了“證據”,後世再翻案,可能更難說清。

  只不過,故宮嚴謹,那是因為紫禁城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兒,聲名響亮,游人不絕,從不必為客源發愁。假如你是一個小地方,憑什麼別人要光顧你?為了招徠生意,不怕吃相難看,才有了蘇軾躺槍、金蓮蹙眉的荒誕事。現如今,就是開個牛雜店,店主都要煞有介事,在門口貼一段乾隆下江南的典故。這種陳腐無趣的模仿和複制背後,是急功近利和創造力的枯竭。無論如何,把游客先圈過來再說,中國人的心理,“來了都來了”,就算是假的,以後不來就是了。對這一點,這個閣那個故裡,對游客心理拿捏得還是蠻准的。(來源:南方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