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考研洩題給“舞弊入刑”出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11:52:53


  這兩天曝出的這則新聞,讓萬千考研學生的心情跌至冰點: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27日結束後,當晚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微發布聲明,稱接到舉報,反映有考生收到個別科目部分試題的作答與考題內容相關,教育部有關部門立即報請公安機關進行調查。

  大量截圖流傳,印證著掄才大典失守的傳聞恐怕不虛。此次洩題涉及範圍有多廣,哪些人或機構參與了,目前有待查證。而洩題答案截圖中出現的聊天群名、考研培訓機構名稱等,都是可順著摸瓜的藤,公安部門聯合即時通訊服務商進行技術篩查取證,揪出某些露出尾巴的組織者、參與者,應該不難。

  但即便查出部分暗箱操作者,公衆出現褶皺的“信任紙張”,恐怕一時也難撫平:要知道,這次洩題醜聞,跟“史上最嚴”研究生考試的名號撞了個滿懷。而“最嚴”,源於入罪的震懾: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將組織作弊、買賣作弊設備、買賣考題、替考等作弊以及幫助作弊行為納入刑法規制範疇。人們滿心期待,在國家考試特別是防範最縝密的高考、公考、研究生考試“三大考”中,據法嚴懲,能切實起到根除舞弊的作用。可這份期許如今被潑了瓢冷水,違法成本提升并未使作弊行為銷聲匿跡。

  在此背景下,要挽回在“最嚴”和亂象依舊的落差中跌落的信任值,就必須將已暴露的問題當作“違法必究”兌現剛性的試金石——要徹查洩題事件的經過,將“最嚴”體現於零容忍的處理姿態中,慮及這是舞弊入刑後的幾乎首次全國大考,有必要以與法條嚴絲合縫的個案追責,將其做成具有範本意義的“舞弊入刑第一案”,變為普法契機。

  這種零容忍處理,既指在追責力度上不能輕縱,也指在溯責廣度上“一個都不能少”。洩題黑色利益鏈通常呈現“三方共犯”結構:考試命題者或考務工作管理者監守自盜,將題目、答案轉賣;培訓助考機構當掮客,套取題目後,賣給考生。

  這裡面,對考試管理系統的“內鬼”要深扒,對相關考研培訓機構要嚴懲乃至吊銷資質,買考題(答案)的考生同樣要被全部揪出,對其違法行徑,分別有對應的適用罪名。也只有揪出所有作弊考生并取消其成績、考試資格,拿掉其投機換取的占坑機會,才能避免那些無辜考生被“擠掉”,才有補救的轉圜餘地。

  考研洩題事件,是交給“舞弊入刑”司法踐行的考題,事已發生,後續追責不能打折扣。當然,刑罰再有力道也是事後性末端治理,前端管控仍是防止舞弊的關鍵。拿洩題來說,比起可通過入場指靜脈驗證發現的替考舞弊、偵測屏蔽器攔截的高科技作弊,洩題的命門在於試題安全保密工作。在這方面多些切實制衡,從洩題到民情激憤再到補救的鏈式反應,也就沒了開端。(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佘宗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