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學頻繁更名 根在行政主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3 23:01:31


  針對剛更名半年多的“四川醫科大學”再次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1月19日《中國青年報》刊發評論《高校不能整天忙著改名字》指出,很多學院更名大學,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面子工程”而已。大學,重要的不是名稱響亮,而是其辦學精神是否獨特、深邃。

  這一道理,高校辦學者其實都懂,但又是什麼導致高校頻繁更名?筆者曾針對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校友的抗議發文質疑:當初川醫的學校品牌是怎樣被弄丟的?既然在這麼多年之後,四川醫學院和華西醫科大學還那麼有影響,為何要把四川醫學院,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然後再把華西醫科大學并進川大,現在連華西醫科大學的校名也沒有了?其實,校友們的抗議,帶有很複雜的情緒,他們當年也不想丟掉校名,可是由於學校堅決要改,也就只能如此。

  教育行政部門受理大學的申訴進行複議,這是履行行政職權,讓已經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的瀘州醫學院,再次更名西南醫科大學,是兩邊都不得罪的複議結果。對於四川大學校友來說,對方不再叫四川醫科大學,也就再難挑刺;而對於原來的瀘州醫學院來說,剛改為“四川”,又更名“西南”,地域範圍更大,似乎還“賺”了。可是,教育部門複議的依據是什麼?如果當初瀘州醫學院更名四川醫科大學,有充分的理由,那麼,為何僅僅因為一所大學并不理直氣壯的抗議,就推翻以前的更名呢?而從“四川”改為“西南”的新校名,這進行過充分的論證了嗎?還是由行政領導拍腦袋,想出這個法子?這樣的更名是不是太隨意了呢?

  高校更名并非不可以,但這要和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實際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比如獨立學院與母體學校脫鈎,要更名;還有的學校整體辦學定位已經發生變化,需要更名。總體看來,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更名,從辦學發展看,都是不太必要的,更多追逐的是更好聽的“名聲”,以及在目前的教育資源配置體系中,獲得更大的現實利益。比如,從學院更名為大學,不但讓校名顯得“高大上”,而且,在政府項目、學科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可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空間,因為政府部門也是按不同的校名級別來對待高校的——大學比學院高人一等,學院又比學校高人一等。更名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政府部門對學校辦學的認可。

  其實,如果沒有根據不同級別(大學、學院、學校)來配置資源、評價學校辦學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高校辦學者何苦追名逐利呢?重視學校辦學內涵、品牌的大學,是不會隨意更改校名的,就如麻省理工學院,建校150年來,校名從未更改。而之所以麻省理工不用改校名,是因為美國沒有那麼多政府教育工程和計劃,也不會根據校名來論學校高低。(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熊丙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