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快遞立法須有市場考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2 12:51:16


從延誤索賠到野蠻分揀,從簽收新規到快遞實名制,每一次關於快遞的話題,總會引發社會輿論熱議。
  快遞員送了兩次快件都沒有人簽收,第三次投遞的時候,收件人就要另外付費了。據報道,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審查通過《南京市郵政條例》,該條例將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條例還提出,新建、改建、擴建城鎮居民住宅區,建設單位應當配套設置快件服務用房,或者是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服務設備。

  《南京市郵政條例》這兩點引人關注,同時也值得商榷。快遞員送兩次快件沒人簽收,第三次投遞時,要另外付費,規定的設計本身沒有問題,多次投遞付出重複的勞動,收件人有理由給予補償。但是,就立法而言,這些規定明顯管得過細,這不是涉及快遞市場秩序的原則性問題,并且快遞是純粹的市場服務行業,受到服務合同法律法規的調節,享有具體規則設計的自主權,通過契約來實現微觀自主調節。如果它立法有必要,那麼勢必還有更多規則可以入法,豈不意味著立法的“掛一漏萬”?

  要求“建設單位應當配套設置快件服務用房,或者是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服務設備”,看起來是替所有居民考慮,方便居民收取快件,不乏美好初衷。然而,這些設施設備供給義務被加諸在建設單位身上,其實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不合理是因為快遞是市場服務行業,提供配套的服務設施設備是企業的分內責任,符合投入與收益的固有倫理,不能轉嫁給建設單位。當然,建設單位出於方便居民的考慮,完善小區功能,可以去配建相關快遞設施設備,但也僅僅只是具體的市場行為,與法律上的責任沒有任何關系。

  不合法是因為這一規定沒有上位法的直接依據,而規定本身涉嫌增加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義務,與立法法規定地方立法的原則相違背。雖然郵政法中有要求居民樓配置郵箱等郵政設施并承擔建設費用的規定,但是其出發點顯然是針對普遍郵政服務,即保障居民通信權利的公益制度設計。很明顯,這并不適用於市場化、商業化的快遞服務。

  快遞立法必須遵循市場原則,在屬性上不能把快遞與郵政業務混淆在一起,代替快遞行業擬定服務合同條款,甚至轉嫁本該由快遞企業服務投入的責任與義務。快遞作為純粹的物流服務行業,更宜單獨立法,而不是在郵政法規上打補丁,而事實上國家層面快遞條例征求意見稿去年就已經公布,尚在立法程序之中。如此立法,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地方立法缺少銜接與配套,純粹地為立法而立法,所制定的規定缺少可執行性,或者與後續的上位法相衝突,帶來的不僅是立法資源的浪費,還會嚴重損害立法的嚴謹與公信。(來源:新快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