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保障每個公民免於信息洩露的權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6 14:59:41


  原本是一個鯉魚跳“農”門的故事,卻因一通詐騙電話淪為一場人間悲劇。山東准大學生徐玉玉遭電信詐騙離世事件,讓公衆痛心。複盤事件經過,被騙前一天,徐玉玉剛接到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電話通知,第二天詐騙犯就以“領取助學金”引其信以為真。不少人認為,徐玉玉聯系方式和領取助學金信息洩露,是其含恨離世的最大元凶。

  當地警方已成立專案組,表示將全力盡快偵破此案,網上則一片聲討之聲。“抓捕凶手,告慰亡靈”很重要,但僅做這些還遠遠不够:因為現行信息采集和管理體制的紕漏,為電信、網絡詐騙等提供了可乘之機,修補漏洞并嚴格監管責任更顯關鍵。

  有媒體就報道,在徐玉玉被騙背後,是倒賣學生數據成風,多名倒賣用戶數據的業內人士說:“只要你聽說過的學校,不論大學、中學、小學,(其學生數據)都有”。

  就在這兩天,海澱法院還對6名在網站上倒賣北京200萬學生信息的教育從業人員判了刑。回到徐玉玉事件中,她的多名同學都表示接到類似詐騙電話,當地同時被騙的還有多人,這也印證了信息被洩露非個別現象。

  就學生聯系方式洩露而言,學校、教師、教育局、招生辦等,能拿到其信息的部門、經辦人太多了,每個環節都有洩露可能。基於此,教育部門除了要配合公安機關找到事件中信息洩露源頭,追究系統內失職人員的責任,更要借此機會對數據采集和存儲系統加固升級,像新聞中說到的“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中信息被輕易獲取的情況,絕不應存在。

  從媒體調查看,學生信息只處於價值鏈的末端。現實中,人們在申辦各種卡、注册網站會員時留下的個人信息,常常被各種機構批量化倒賣。犯罪分子技術“入侵”信息系統,有些政府工作人員非法洩露依職權獲取的公民信息,也很常見。很多作案者能“精確制導”,對公民騷擾詐騙任意宰割,底氣即源於此。

  而要避免讓更多人重蹈徐玉玉的慘劇,關鍵仍要嚴格政府的監管職能、加強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打擊。公民信息洩露,依靠個人訴訟維權,成本高、難度大,源頭治理還在於政府層面監管和保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