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車騙補事件引發熱議,有關產業政策的爭議不斷升溫。圍繞經濟是否需要產業政策等問題,經濟學家張維迎和林毅夫的爭論引人注目。張維迎認為產業就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只能阻礙創新,主張廢除一切形式的產業政策;林毅夫則提出經濟發展有產業政策才能成功。
筆者認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時候都需要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是現代工業社會不斷演變、產業逐步升級的過程,需要政府幫助解決市場自身所難以克服的外部性及基礎設施問題。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更離不開產業政策。
許多國家的產業政策失敗,根本原因在於滯後於產業經濟的發展,缺乏創新調控手段。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而任何一項政策的調控,邊際效應都會不斷遞減;政策要想保持持久的效果,其理念、思路和方式必須實時動態調整。
其實,在產業政策有效性的爭論背後,體現的是如何處理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核心是學會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准確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進行科學宏觀調控。
就現階段國情看,產業政策應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一方面,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健全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另一方面,著力於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發展、促進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
那麼,要想發揮好產業政策的效果,就需要創新產業調控思路。理念上,要由單純強調產業管理轉向更多為產業提供服務。寓服務於管理之中,更多的是要為產業轉型營造有利的環境。
方向上,由前置審批轉向更多依靠事中事後監管,在“寬准入、嚴管理”上做文章,探索准入管理的負面清單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