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奔馳中國高管辱華:理性客觀,難道很難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5 23:37:31


  所謂“奔馳中國高管辱華”風波,并沒有隨著雙方當事人私下和解以及戴姆勒公司涉事高管被免職而消停,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22日,有報道稱,這一事件或成為奔馳在華業務拐點。奔馳車近年來在中國國內的一些消費維權事件,也被人重新拿來說事。

  22日,我在本報及公衆號發表了一篇相關評論,結果也招致不少質疑。如有一篇文章認為這是在為奔馳高管喊冤,同時也是在為奔馳公司“洗地”。這不僅曲解文章本意,也是對我本人的詆毀,其邏輯與這事件中有些人上綱上綫的做法并無分別。

  實際上,我的文章意思很清楚,既然這起所謂“辱華”風波起因於搶車位糾紛,那麼總該搞清楚究竟誰搶了誰的車位。很顯然,如果是外籍高管搶人車位又出口辱罵,性質就更加惡劣,而如果是這名涉事業主搶了人家車位,雙方發生爭端,這種情況下,外籍高管言論的性質又不一樣。若只是揪住外籍高管辱罵他人這點,而不去追問事情前因後果,這顯然不是客觀看待事物的方式。強調要搞清楚事件的起因,難道有錯?

  這名外籍高管是否說了這句臟話,或者表達方式、具體指向有何不同,至今為止也只是涉事業主的單方說法,既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基於對報道客觀性的追求,還是對事情真相的追問,都不能輕易相信這種沒有交叉驗證、沒有經過調查的說法。這其實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也是人們發表言論、判斷是非的基本邏輯。明白這一點,難道很難嗎?

  沒錯,這名高管目前已被戴姆勒公司免職,但在公司第二份聲明中也講得很清楚,這起糾紛純屬個人糾紛,對其作出免職是基於“此次糾紛的性質”,即這名高管的不當處理方式和言行對公衆造成的“非常不良的影響”。這是基於對事態造成後果所采取的一種公關措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