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正義如何不再遲到?聚焦最高法宣判聶樹斌無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6 11:22:13


 
正義如何才能不再“遲到”?

  “20多年前,在作案地點、時間等基本的證據都沒有扎實的情況下,聶樹斌被判處死刑并執行。現在看來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當時的實際狀況,更是‘有罪推定’的慘痛教訓。”莫洪憲說,“當前司法界普遍認同‘無罪推定’原則,就是巨大的司法進步。”

  最高法負責人表示,從聶樹斌案可以看到,有很多深刻教訓值得審判機關認真汲取,必須強化人權保障理念、程序公正理念、證據裁判理念、互相制約原則和有錯必糾理念。

  “我們作為司法人員,一定要牢記錯殺的沉痛教訓,確保悲劇不再重演,法治不再蒙羞,正義不再遲到。”夏道虎說。

  不少法學界專家認為,我國以往“以偵查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實踐造成庭審過分依賴偵查卷宗筆錄等書面材料,庭審流於形式,使得刑事訴訟通過法庭審理發現事實真相和保障人權的價值大打折扣,既不利於有效追究犯罪,也容易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探討造成冤錯案件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把冤錯案件歸結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必須通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加強對冤錯案件的源頭治理,這樣才能進一步規範司法機關的偵查和審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說。

  不久前,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不少專家表示,隨著這份意見的出台,無罪推定原則在中國實際已經落地生根,這也可被看作是摒棄舊有訴訟模式的標志。

  王敏遠認為,最高法在聶樹斌案中采取的異地複查、直接提審等形式,對於解決久拖不決的疑難案件而言是很好的辦法。“這個做法值得肯定,以後能不能上升為程序性規定,是可以期待的。”

  “我相信,對這個案件中負有責任、具有重大過失的人員,司法機關是一定會追責的。至於具體如何追責,追什麼樣的責,要根據具體的調查情況來定,現在下定論可能還為時過早。”王敏遠說。(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羅沙、白陽、楊維漢、範春生、吳書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