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莆田鞋“鬼市”調查——白天門庭冷落,夜晚賣假狂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8 14:40:38


 
在家就能生產的高仿鞋作坊

  支撑起“鬼市”心跳的,是農村或城鄉結合部輸出的“血液”。在家庭作坊,或者工廠車間,總之以國際名鞋曾經的代工廠為圓心,衆多“阿冒”白天生產、接單,夜晚湧向安福電商城。

  村民程相2013年決定加入“阿冒”大軍。在莆田的北部村莊,他請了5個工人,又砸下數萬元,在家中裝了兩條小型生產流水綫。盡管每條僅長十多米,日產量仍能突破千雙。

  這對程相來說不是難事。他曾在鞋廠工作10年,負責鞋的成型——這是制鞋數百道工序中的最後關卡,也就是將鞋面、鞋底等“零件”組合成一雙完整的鞋。如今,他只不過把原先的工作複制進家裡,自己到處尋找優秀的“零件”,“正品用什麼材料,我們也用什麼材料”。

  在他這裡,不少高仿鞋的制作成本大約是100元,轉手能賺15元,“價格很透明,誰也騙不了誰”。若換做以前,鞋廠代工利潤每雙只有兩三元。

  工藝相近而利潤翻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暴富神話。“懂鞋的都知道怎麼做。”當地鞋業人士帶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綫記者來到一個制鞋車間,一批批金屬模具被注入原料、加熱、升降,鞋底便初具雛形了,“如果是‘阿冒’,拿到鞋拆了、開板(根據圖片或樣品做成鞋的一個過程——記者注),鞋底是一次成型還是二次成型,熱膨脹系數是多少,都能大致分析出來”。

  對於“阿冒”而言,鞋底是開板的最大成本。金屬模具一般要設計6種尺寸,“因為你不可能只仿制1個碼的鞋”,上面還得刻上圖案,加之研制費用,全套可能二三十萬元甚至更多。有的作坊索性請了長期的開板師傅,月薪1萬元。

  這些曾服務於鞋廠的“散戶”,不少人現今“落草為寇”,改服務於“阿冒”。風口早已離他們遠去了:上世紀90年代,有人一邊代工,一邊每天仿20雙鞋,賣個千把元,再後來,規模更大的手工作坊擊垮了他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