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府承認“數字造假”的著力點在制度糾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3 17:01:04


  遼寧省長陳求發公開承認本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前日,他向省人代會作政府報告時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

  知恥近乎勇。經濟數據造假,并非遼寧省所獨有。但以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形式,公開承認本省近幾年的財政數據注水,可謂自揭瘡疤,這在全國也屬首例。敢於認錯代表著轉變的開始,無疑值得肯定。

  數據沒有原罪。數據也是各種考核的最直觀工具。誠如近年頗受爭議的GDP數據,盡管對衡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或存片面性,但畢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評價坐標。然而,如果數據被人為賦予特殊使命,就可能失真甚而異化。正所謂“政績不够,數據來凑”。在有的地方,統計數據成為某些部門和官員隨心所欲的“魔術道具”,報大報小填多填少,不看實際而是根據需要。以致有些市縣主官落馬,當地財政收入數據也被攔腰斬。

  數據失真和蒙上“假面具”,在於背後的利益驅使。曾幾何時,官員的政績考核,唯GDP為上,“憑數據說話”成為硬杠杆,又缺乏糾錯和制衡機制,由此帶來大面積的數據浮誇風。有的地方甚至把會忽悠、數字注水視作核心競爭力,什麼能力也不如這個能力。

  其實,近年一些地方的數據浮誇和造假,人們并不陌生。如歷年各省上報的年度GDP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的匯總數據相差幾萬億,就備受質疑。盡管其中或存統計口徑的差異,如某些央企所在地的重複統計等,但呈現如此巨大的“缺口”,無論如何都難以說得通。可是,某些地方的數據造假現象,可謂“皇帝的新衣”,人人心知肚明,但就是無人將其公開揭穿。

  即便遼寧省的這次“自曝家醜”,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中央巡視組和國家審計署的推動。如中央巡視組2014年就嚴肅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國家審計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也對遼寧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的數據造假行為提出批評。造假成為普遍現象,顯然非一日之功。那麼,為何此前沒有被揭露和曝光?究竟是內部糾錯機制的缺位,還是利益鏈條的相互牽制導致系統性的冰封板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