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史上最嚴禁炮令”緣何放了“空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6 16:01:38


  1月14日,河南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河南環攻堅辦)發出緊急通知,進一步擴大該省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範圍,包括鄉鎮、農村在春節期間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當天下午,河南環攻堅辦再次發出文件,將上述緊急通知“收回停實施”,鬧了個“朝令夕改”的烏龍,并承認:“轉彎轉得太快,有點措手不及了。”

  霧霾深深,還放啥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拋開年俗與傳統文化因素暫且不論,單從工具理性的視角來看,相信很多人都會贊成這個“史上最嚴禁炮令”,都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很好的公共治理目標。而這也正是“史上最嚴禁炮令”敢於出台的邏輯起點和道義制高點。因為霧霾太厲害了,當呼吸都成為問題,生存和健康受到威脅,那麼習俗和傳統暫且可以擱置,鞭炮,可以不放。

  關於禁放的前生今世,其實是個“小孩兒沒娘說來話長”的話題。別說是在鄉鎮、農村全面“禁炮”不可能,就算是政策落實成本較低、執法容易落實的北京等大城市,“禁炮”也始終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盡管每年公共管理部門都出動大量人力禁放,遺憾的是,每年春節,鞭炮聲仍此起彼伏。也正因為如此,為了尋求民俗、傳統與現實的平衡,很多城市的“禁放”政策,也都由最初信誓旦旦的“全面禁放”,調整為寬容體恤的“有限開禁”:指定地點、指定時間的限制燃放。這彰顯了公共管理的智慧和藝術,體現了公共政策的人性化的一面。

  大城市“禁炮”之路尚且如此的迂回與曲折,在鄉鎮、農村“全域禁炮”,這種一刀切的硬性刹車,顯然急於求成、貪大求全,大大背離了現實。不說基層社會的年俗和傳統觀念更重,單拿如何實現全域的監管就是個問題。現實地看,即使這個“史上最嚴禁炮令”不收回,最終也只能淪為“空炮”。

  可見,政府公共決策及公權力的實行,不僅要有“硬度”,更要有“溫度”;不僅要有“硬性”,有時更需要一點兒“彈性”;不能光“任性”,而更要多一些“人性”。惟其如此,才能讓民衆有更多自主選擇,讓公共決策和制度更接“地氣”,更容易落到實處。

  反過來看,“史上最嚴禁炮令”放了次“空炮”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雖自己打了自己的臉,但這種敢於及時自我否定和“糾錯”的勇氣也值得稱贊。只有時刻秉持一顆“痛定思痛”的理性與清醒,才能及時檢視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才能保證政策坐標與民生利益指向相一致,也才能保證以後不放或少放類似“史上最嚴禁炮令”這樣的“空炮”。(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石敬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