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老虎咬人,我們最該做的絕非“嘲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4 18:08:27


 
  這并非泛化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逃票者”式的抽象擬喻,而是言指我們無法諱認的現實:很多人都認同要有規則意識,但可能只是“嘴上認同,行為上很誠實”。

  規則關乎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基於儒家綱常倫理、農耕熟人社會和封建宗法秩序的“規則”,但現代文明語境中的規則,是一套完全不同於傳統社會的嶄新體系,對其制定和執行程序都有嚴格要求,必須具備內植於普羅大衆生活日常的平等、開放、包容等品格。

  規則的落實要靠外在的強制和幹預,更依靠內在的信服和自覺,特別是內心的敬畏。如果規則的執行變成身份的博弈,規則的效力會隨著場景的差異而不同,那這樣的規則注定無法擔起勘定行為邊界、守護公序良俗、保障生命倫理的重責大任。因為規則治理是“平之如水”的整體,哪怕細微處的失守,都可能導致整個規則體系的蟻穴之潰。

  一旦不守規則成習慣,危險可能不會每次都冒出,但風險炸彈就埋在那。張某之不幸在於,遇上“炸彈”被引爆。

  從網絡上激蕩的言論看,或許我們社會中的多數對遵守規則有很高期待。但如何突破對待規則的利己主義,讓規則成為全社會自覺的行為邊界,才將真正決定著以後類似悲劇是否還會再發生。(來源 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