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返鄉記”出狀況 問題在哪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1 10:17:29


 
  除了虛構、造假等情形,批評者認為一些“返鄉記”也存在采寫不扎實、結論不客觀、樣本沒有代表性等問題。對此,劉海明認為,社會需要記錄,不能因為某些文章有問題,就對“返鄉記”一棍子打死,要防止批評矯枉過正。積極意義大於消極意義,才是“返鄉記”的最大價值。

  劉海明同時提醒,要寫出令人信服的“返鄉記”,最重要的一點,是寫作者要堅持自覺觀察,自覺寫作。自然方式的寫作,發自內心的表達欲,是提高“返鄉記”質量的保證。

講述  寫“返鄉記”是團隊的傳統,已連續撰寫四年

  楊春滋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一年級的學生,《一位清華博士的回鄉筆記:“全面二孩”後,農村也望“兒”卻步》就出自她的筆端。這位湖北姑娘已經在社會學專業學習了8年。

  今年是楊春滋連續寫作春節“返鄉記”的第四年。2013年至2014年的那個春節,她撰寫了自己的第一篇“返鄉記”《變遷的新房》。此後,她相繼發表了《“老有所養”——記福利院老人們的團年飯》、《一個字:觀念衝突鬧出了人命》以及《鄉村游,開拓“新的可能性”》。

  第一篇“返鄉記”落筆時,楊春滋正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談到寫“返鄉記”的初衷,她認為導師賀雪峰的作用巨大。賀雪峰是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其團隊致力於農村研究,寫返鄉記是團隊的傳統。“賀老師一直要求我們寒假回家要借機去農村觀察,對家鄉的親朋好友進行訪談等,更加深刻地認識農村和家鄉。”為了觀察到最鮮活的基層,她的足跡已遍及湖北、河南、山東、上海、貴州等地。

  之所以今年將“返鄉記”的目光聚焦於“二孩”,楊春滋談了幾點原因。一是,此前她在多地有過調研,對農村的生育文化和性別偏好有所了解,她認為農村的生育、超生等問題“很有意思”;二是,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她在清華讀書跟隨的導師李強,剛好在研究人口和勞動力問題,今年清華大學還組織了第二屆寒假返鄉征文活動;直接原因則是,春節回家,老家很多人都在談論“二孩”,但大家的生育意願卻并不高,她想探究現象背後的原因。

  “二孩返鄉記”發表後,楊春滋收到了很多反饋。有贊同她的人,也有不少反對意見。有人說,僅以幾位親人的故事叙述,得出的結論并不客觀;也有人說,自己家鄉鄉鎮生二孩的人,勁頭可不小。對於爭論,楊春滋已經習慣,她認為“返鄉記”能引起大家的討論,“意義就有了”。(來源:北京晚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