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的名義》:娛樂化傳播不會消解嚴肅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9 23:37:28


 
  年輕觀衆對好作品是有判斷力的

  擅長在各種爛片、爛劇中尋找樂趣的低齡觀衆,與其說他們在互聯網上自娛自樂,不如說是他們借此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影視作品的好與壞,影響不了他們的消費熱情,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對真正的好作品缺乏判斷力。《人民的名義》豆瓣打分最高時達9.1分,也客觀證實了該劇在受衆那裡的被歡迎程度。

  當需要糊塗時,觀衆在娛樂,當需要明辨時,觀衆一樣在娛樂。娛樂是表面的、一次性的、快速的,也是擅長制造迷霧、打掩護的,給真理穿上一層罩紗,已經成為包括年輕人在內的所有人的一種本能動作。

  通過劇作本身看,《人民的名義》也是嘗試把一些嚴肅的、正經的價值觀,用貼合年輕人的方式包裝并表達出來。在侯亮平、陳海、陸亦可這些年輕的反貪工作者身上,其實已經可以看到他們在生活中完全有別於長輩的話語方式與情感表達方式,捧著手機看輿情,討論社交媒體上的網友評論,時不時地對信息時代發表點高見,這其實已經是網民們的日常。

  低齡觀衆追捧《人民的名義》,不排除是從這些角色身上,體會到了年輕力量參與公共事務的在場感。而且,在我們特別關注語言風格、講究語言技巧的文化背景下,劇中人物的生活化表達,拉近了與年輕觀衆之間的距離。

  《人民的名義》是題材與尺度的突破,也是電視劇語言的突破,正是因為如此,網上一片沸騰的娛樂化解讀,并不會消解劇作的嚴肅性。通過這一劇作的成功,也會發現制作出一部受歡迎的電視劇作品并不難,敢於觸碰敏感題材,說真話,說人話,講能引發當下人感懷的道理,就足以讓觀衆甘之若飴。(來源:新京報 作者:韓浩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