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醫學論文撤稿事件再鳴警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5 16:07:23


 
深入調查明確責任 提出系統改進措施

  “中國的學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雙雙提高,但是中國的學術內涵的提高速度相對不够,這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對學術不端的態度過於溫和。”第二軍醫大學潛水醫學系孫學軍教授說,國際學術界對學術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現了學術不端問題,學者基本上就失去了學術生命。但在中國,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許多學者帶病任職的情況非常普遍。他分析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長期不重視學術品行的學術文化,二是學術不端有普遍性和多發性問題,有法不責衆的情況。另外,“第三方”中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學術不端共同的“敵人”。

  采訪中有專家提出,科研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是誘發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但恪守科研誠信規範首先應成為科研人員的自覺行為。

  在科研誠信體系建設中,學術共同體肩負加強行業自律的重要責任。據記者了解,中華醫學會會員科學道德行為准則目前已形成初稿。作為准則的起草者之一,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謝廣寬介紹,准則參考了國內外相關規範,針對醫生的科研行為,詳列了醫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的相關環節、不同情景中的道德行為准則,對違反准則的行為制定了相應懲戒規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謝廣寬也建議,對國際學術期刊的撤稿事件進行更為深入的調查、明確相關方面的責任,提出系統的改進措施。

  “醫生可以請其他人幫忙潤色語言文字,但不能請人代寫、代投、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提供虛假同行評審等。”謝廣寬同時建議,應加強醫學生的學術寫作訓練,將科研誠信教育列為研究生的基本學習內容和畢業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強調,捍衛科學道德底綫的同時,要優化科技評價體系,科研論文發表不應與職稱晉升直接掛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已出台職稱評審改革制度,提出了分類評價等重要改革舉措,關鍵是要政策落到實處。

  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管、懲處要更有力。據了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正在著力推進科學基金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如建立科研誠信舉報網站和數據分析系統,積累結構化案例庫,為科研不端行為處理和警示教育提供參照。(來源:健康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