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電腦勒索病毒與全球治理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7 16:35:04


  兩天時間,150多個國家,逾20萬台電腦“中招”,頗受全球關注的電腦勒索病毒——WannaCry(想哭),的的確確給很多人以一種想哭的衝動。特別隨著新一周工作日開始,大量辦公電腦啓用,無疑給防治這款“擅長”通過局域網發作的病毒帶來更大挑戰。在一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在人們對技術“負面效應”的恐懼越來越集中於人工智能的時候,這場被歐洲刑警組織主任韋恩萊特描述為“範圍是此前未見的”網絡襲擊,提出了問題的另一面:相對人工智能觸發的“科技VS倫理”爭議,同樣不能忽視“科技VS治理”挑戰。

  提起電腦病毒,今天人們都不會陌生。概括地說,它是利用操作系統漏洞人為編制的用來操控和破壞他人計算機的惡意代碼。全球知名的計算機病毒,可以追溯到1998年一名台灣大學生編寫的CIH病毒,據稱造成了5億美元的損失;接下來的近20年時間裡,又先後出現過借助郵件傳播的梅利莎(Melissa)、蠕蟲病毒“紅色代碼(CodeRed)”、能讓系統喪失更新補丁能力的“衝擊波(Blaster)”,以及能終止大量反病毒軟件和防火墻軟件進程的“熊貓燒香(Nimaya)”,等等。

  相比於這些,除了技術破壞力上的升級演化之外,WannaCry的最大不同,就是“勒索”:電腦受感染後會顯示一個信息,告知用戶系統內的檔案已被加密,須向黑客支付約300美元的比特幣來“贖回”檔案。過往,黑客或不法分子編制電腦病毒,多有盜竊機密隱私或宣示性質,而且很多網絡竊取行為都是隱秘發生的。而此次WannaCry在破壞性的基礎上,增加了勒索,變成了公然的挑戰法律行為,也就難怪歐洲刑警組織第一時間介入,并首先將其假設為刑事案件進行調查。

  問題嚴重在哪裡?根據國外媒體報道,在12日發起的這輪網絡攻擊中,不僅是個人,很多政府機構、銀行、工廠、醫院和學校的電腦都遭受了病毒感染,特別是廣泛使用微軟XP系統的俄羅斯和印度等國,情況更為嚴重。反觀我國,具體情形暫時可以從各地分散報道中窺見一斑。《每日經濟新聞》提到,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慶、成都和南京等多地中石油旗下加油站在當天淩晨突然斷網,油站業務正常但只能用現金支付;四川媒體提到,當地多家醫院遭“勒索軟件”侵擾,成都市傳染病醫院被證實遭受攻擊;陝西地市交警部門斷網排查,暫停辦理交通違法處理業務。尤其令人擔憂的,這還只是點上的情況,非全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