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九年“限塑令”何以會名存實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3 12:39:41


  2008年6月起,“限塑令”高調登場: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9年過去了,媒體總結發現:“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甚至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鋪隨便給,大超市從中賺得鉢滿盆滿——手拎袋一律收費,連卷袋則以強制消費的方式轉嫁到商品價格中。

  遙記得當年“限塑令”推出之時,可謂正義凜然,好處說了一大堆,目標的正義性,遮蔽了關於手段可否適用的論證,大家也因此接受了“免費變收費”的改變。如今,所謂的環保目標,仍在原地打著轉轉,徒剩下商家賺得鉢滿盆滿,著實尷尬。

  痛定思痛,最大的弊端,就在於我們把問題簡單化了——漠視了人們對於生活便利的需求,高估了“收費”所能催生的門檻,弱化了關於“替代品”的及時補位。這也警示我們,任何政策,只有“目標是正義的”還遠遠不够,任何政策的落地,都有大量細小而微的配套措施需要跟進,而不能簡單拍腦袋。

  正因有此教訓,看到有媒體總結教訓時提出,“如果可以適當漲價,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會停一停”——不禁啞然失笑。已經證明“收費杠杆”是簡單、無用的,再漲個三毛兩毛,豈能就此生效了?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棄之不用”并不容易。各種措施,只有在承認這個命題的前提下,在更好用的替代品上做文章;在鼓勵可降解、新設計的新材料方向上做文章;在管理銷售、獎勵回收方面做文章,才有可能引導、疏導,逐步建立新的“用袋習慣”。不承認這個前提,就容易陷入道貌岸然的虛偽陷阱。

  總而言之,目標的正義性,代替不了通達目標的手段乏力。9年過去,污染仍在制造,而我們已貽誤了太多戰機。回歸原點,敬畏人性,不能再簡單依賴於“收費”“漲價”了,更多有疏導價值、有替代服務性的配套手段,才有可能收獲一個不再貽誤的又一年。不願在這些周全的配套手段上下功夫,強調再多的嚴峻性、正義性,我們都只能是原地打轉轉、四處叨叨的祥林嫂。(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普沙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