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淪陷的,不只是物理學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5 17:41:33


  據媒體報道,物理學科在浙、滬兩地新高考中“遇冷”。對於這種現象,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認為3+3的選科設計,讓一些學生功利地選擇放棄物理學科,這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科學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科學人才培養都會產生嚴重後果。也有人認為,很多學生在中學學物理(以及其他學科,如數學、化學、生物等),不過是為了考出更高的分數,以便能進入理想中的大學。高考考完之後,這些學科的知識也都還給老師了。

  以上意見貌似不一,但其實指向同一問題,即我國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問題。在應試導向下,所有學科的教學都重在應試,對學科素養的培養不够重視。

  為扭轉基礎教育的應試導向、唯分數論,我國於2014年啓動新高考改革,上海和浙江兩地率先試點。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科目改革,具體為文理不分科、實行3+3科目組合。考生除必考語文數學外語之外,可在其餘的考試科目中自選3門,且文理自由搭配。取消文理分科的目的,是避免學生過早分科,導致知識結構單一,影響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底蘊的培養;實行3+3科目組合,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科目選擇權,促進學生的學科興趣發展。

  但是,由於整體的高考錄取制度未變,仍舊按總分排序錄取學生,因此,新高考出現新的應試傾向。學生為了獲得高考高分而放棄重要的科學科目學習,比之前的問題更嚴重——以前畢竟所有理科學生(在各省考生中約占70%)都要學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後,只有30%多的學生選擇物理。

  這也提醒我國教育部門和學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不能僅靠調整考試科目。以前,學習文科的學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蘊;同樣,學習理科的學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學素養。現在,文理融合之後,只要學生學習科學科目和人文社會科學科目主要目的還是應試,文理融合、3+3選擇的改革價值就難以實現。學生會功利選科,家長們也鮮有考慮孩子以後的素養問題。

  這不利於我國培養有個性、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以數學為例,我國學生在奧數競賽中屢獲金牌,但目前這些獲獎者中還沒有出現數學大師,其他學科競賽也一樣。要讓基礎教育的科學教育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素養和科學興趣,就需要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應試評價體系,即除了要進行高考的科目改革外,更要重視高考錄取制度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只有堅持按照招考分離原則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傾向,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在教育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熊丙奇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