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讓疑罪從無帶來更多正義之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6 20:58:34


  9月12日上午,繆新華及他的4名家人,在案發14年之後,終被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宣判、改判無罪。此前法院認定繆新華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4名家人則被認定助其分屍或藏屍,犯包庇罪,分獲刑三至八年不等。

  該案并沒有出現“亡者歸來”“真凶出現”等神奇的一幕,而是司法嚴循證據裁判、疑罪從無原則,依法改判被告人無罪,這無疑是司法不斷進步的體現。

  據報道,此前該案中存在不少疑點。正因諸多疑點,福建高院再審審理認為,原判認定故意殺人罪、包庇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能認定有罪,依法應予糾正。

  刑事疑案、錯案是司法史上不可避免的現象,但貴在勇於查疑糾錯和深刻反思。過去,受“命案必破”思維、偵查中心主義等刑事司法機制掣肘,以及困於“民憤”、維穩等法外因素,司法難以挺直腰杆,真正做到“依法獨立審判”以及證據裁判、疑罪從無,乃至存在著“寧枉不縱”的理念,至多“疑罪從輕”而非疑罪從無,從而導致一些冤錯案件的發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將依法治國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堅持審判中心主義,堅持證據裁判、疑罪從無原則,迎來了司法的使命和擔當,也因此持續糾正平反了不少陳年冤案。

  福建高院能够在既非“真凶出現”亦非“亡者歸來”的情況下,推翻原先的死刑和有期徒刑裁判,對5名被告人均作出證據不足宣告無罪的判決,彰顯了依法獨立審判的原則,再證了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的立場,體現了不回避、不推脫、不袒護和有疑必查、有錯必糾的司法作為與擔當。

  只有像防範洪水猛獸一樣防範冤假錯案,真正堅守無罪推定、疑罪從無,才能將每一起案件都真正辦成“鐵案”,司法也才能贏得公信權威。(來源:人民法院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