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立起和諧宜居新標杆
http://www.CRNTT.com   2017-10-09 15:20:54


  日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發布。其中明確,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就是要建設好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總規明確,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須堅持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總規給出了具體時間表:“2035年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優化,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構架基本形成。”

  怎樣建設首都?總規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明確了核心區功能重組、中心城區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平原地區疏解承接、新城多點支撑、山區生態涵養的規劃任務。同時,在理念、重點、方法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減量發展,明確“雙控”“三綫”。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全市生態控制區面積約占市域面積的73%,城鄉建設用地壓減到2860平方公裡左右……北京是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以往的總規都是增量的規劃,修編一次規模擴大一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柯煥章介紹,本次總規首提減量發展理念,提出以資源環境為硬約束,劃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綫、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綫”,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同時,總規還首次提出,聚焦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優化調整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其中包括,騰退低效產業用地,提高全市城鄉職住用地比例,建設高品質的公園、綠道和藍網水系等。

  跳出北京看北京,放眼“三地”。總規提出,必須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契機,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明確將全力支持央屬高校、醫院向雄安新區疏解;支持市屬學校、醫院到雄安新區合作辦學、辦醫聯體;支持部分在京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等向雄安新區有序轉移;在雄安新區合作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努力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比翼齊飛”的新格局。同時,總規還提出,要攜手津冀兩省市推進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加強京冀、京津交界地區管控,與河北共同籌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