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賬號遇“永生”尷尬
http://www.CRNTT.com   2017-10-12 16:59:31


 
  對此,一些平台方回複:如果放開注銷渠道,黑客比較容易鑽空子,可能會假冒賬號主人的身份注銷賬號,增加用戶的安全風險。

  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有一些不願署名的業內人士道出了網站運營的“潛規則”。網絡平台需要找資本對企業進行投資。其中,用戶儲備是否巨大,是資方關注的重要指標。換言之,投資方依靠用戶注册數量來判斷平台發展前景,以及決定是否投資。

  可見,“注册容易注銷難”的現象,從平台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觀察非常好理解——有了注册用戶,就有了引入資本的“敲門磚”。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

  但這種行為早已傷害了用戶的利益。今年中發布的《用戶信息保護政策透明度報告》披露:在參與測評的1000家網站與客戶端中,竟然沒有一個能達到隱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標准。也就是說,當用戶在注册賬號時草草點下的“同意”服務協議按鍵背後,注銷難就是其中常見的一項“不平等條約”。

注銷有依據

  安全、可靠、可選擇,這些是評價一個健康的網絡平台優劣的基本要素。“互聯網應用只提供注册但是不能注銷,不公平也不合法。”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律師認為,互聯網平台只提供注册而不提供注銷,已經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信息、賬戶信息等多項內容,通過立法的形式,對這些信息實時保護,是對公民基本權益的尊重。

  《電信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第九條也明確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後,應當停止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為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者賬號的服務。這樣就要求互聯網平台在提供注册服務的同時,應該提供注銷功能,同時用戶也有權要求互聯網平台注銷個人賬戶信息。

  對此,法律界人士普遍認為,用戶和服務商之間以開戶為起點構成契約,從合同法角度提供開戶服務而不提供銷戶服務是對用戶基本選擇權的剝奪。尤其在用戶有基於隱私保護等合理理由情況下,要求網絡服務商提供銷戶服務應當得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合同法的支持。(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吳正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