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被騙術“圍獵”的老人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7:18:39


 
  在她的保健品裡,一些保健品查詢不到產品批號,或是被誇大功效。

  如一盒近千元的桑黃參肽精片,銷售員稱可以緩解高血壓、冠心病,記者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未能查到該產品的批號。另一款藍莓提取物複合軟膠囊,號稱是治療眼睛的進口保健品,同樣查詢不到批號信息。

  2017年,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濟南市民間老年人防詐騙維權中心的一份《老年人法律觀念及維權意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已成為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受訪者中32.6%的老年人曾遭遇過詐騙,其中,營養保健品詐騙和投資理財詐騙為主要詐騙形式。

  有觀點稱老人容易被騙源於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新京報記者自2017年以來采訪了多名受騙的老人,其年齡在55到85歲之間,文化程度大多比較高,有退休幹部、教師等。

  從各案例看,騙子一般利用老年人接受社會信息少、防騙意識低,同時愛貪圖小便宜的特點,實施詐騙。比如先免費贈送米、面等小物品,熟絡之後再將老人騙到店內高價購買紀念幣、保健品等。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無用感,一旦感覺自己沒用了,人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所以才會想著投資理財,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想通過“投資”幫子女賺錢。但老人對一些新興的投資理財并不是太懂,容易落入騙子的圈套。另外,步入老年後,身體各機能下降甚至出現問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生”的本能就會被激發。因此,當騙子以保健康為名向老人推銷保健品時,老人會較輕易地相信。

推銷員為打動老人直接叫“爸、媽”

  在老人被騙的各個案例中,“閨女”“兒子”的身影頻繁出鏡。

  他們與老人并無血緣關系,只是普通的推銷員或業務員。新京報記者采訪多位受騙老人發現,這些推銷員通過口頭親切稱呼甚至認幹親等方式,用長時間的“溫情攻勢”打動老人,有的推銷員甚至直接管老人叫“爸”“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