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帶老人走出騙術“圍獵”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7:21:07


 
●反思 需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如今針對老年人的經濟犯罪和詐騙,作案方式趨於職業化。涉案公司從過去的小作坊、路邊店發展到進高級寫字樓注册公司。這類公司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嚴密、齊全,從而導致老年人辨別難度加大,深陷各種圈套,讓他們身體和經濟遭受雙重打擊。

  老人成受騙的重災區令人反思。騙術“圍獵”老人之所以能得逞,與老齡化社會特質分不開,那就是老人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和少子化。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陳紹建說,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無用感,他們同樣也需要實現自我價值,也正因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後的生活,才給騙子鑽了空子。從心理學上,老人首先需要歸屬感。當這種被關懷的需要在家人那裡沒有得到滿足時,詐騙騙術的“溫柔以待”就起了作用。甜言蜜語的詐騙者很容易乘虛而入,博得老人的好感,不惜用大半輩子省吃儉用的積蓄去買一堆堆沒什麼用的廢品。作為兒女,應該多關心老人,多給老人打打“預防針”,增強老年人的防騙意識也是家庭的平安工程。

  要把老人從受騙的重災區解脫出來,需要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強防騙的社會教育不可或缺。針對電話詐騙以及保健品推銷以及投資賺錢的各類騙術,公安機關和街道辦以及社區通過互聯網等現代宣傳手段的廣泛宣傳,提高防騙特別是老年人防騙知曉率,此類悲劇才會減少。同時有關部門應針對這一現象,予以高度重視,從重從快嚴厲打擊這類詐騙犯罪,從源頭上徹底鏟除詐騙犯罪的滋生土壤。 汪代華

  (來源:北京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