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創新進入“無人區”
http://www.CRNTT.com   2018-04-12 17:54:17


  本月9日,“童話大王”鄭淵潔等來了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書面文件,宣告侵權使用“皮皮魯”名字的“皮皮魯餐廳”商標無效。歷時14年的維權,鄭淵潔終於成功地奪回了自己的“皮皮魯”。

  回望這場曠日持久的知識產權之戰,從鄭淵潔最初的維權無門,到今天的終得勝利,這十幾年的經歷,也映證著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一點一滴的進步。

  遙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街頭巷尾,我們經常會看到直接將公衆人物的名字用作自己店名的店鋪,門店裡張貼的海報上,繪制的也是被未經授權的藝術形象。鄭淵潔與“皮皮魯餐廳”的產權糾紛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事件。事件的根源還是在於,在大衆觀念裡,并沒有形成“知識”就是“無形資產”的概念。

  從知識產權觀念的形成,到真正重視產權保護并形成社會氛圍,也經歷了一個時期。知識產權是否嚴格保護,保護到什麼程度,并不是單純的觀念問題,與經濟現實密不可分。譬如大量本土企業“野蠻生長”時期,更多需要的是技術共享,這個時候,政策往往會更側重於新技術的推動、普及、廣泛運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山寨技術”“山寨企業”也如雨後春笋發展起來。的確,大量盜版、免費技術的泛濫,構成侵權問題﹔但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西方技術封鎖、企業壟斷等各種壓力,在這個意義上,知識產權又有它的悖論。人類歷史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彎道超車”,往往得益於對前沿技術的快速吸收和利用,這個時候,不能僵化理解知識產權。

  近10年來,我國在針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確實出力較大,也成果頗豐。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被制定出來,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被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10年來,中國為提升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從立法保護原創作者到著力打擊商業侵權,從研發專利數量的不斷提升到加強國際產權的合作,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進步頗為顯著。其中一個重要背景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免費技術”的獲益者,成長為原創技術的掌握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