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營養餐變素面條之問急需答案
http://www.CRNTT.com   2018-09-19 21:06:14


營養餐變“素面”(圖片來源:春城晚報)
  近日,問題營養餐出現在河南省某小學。墻上的公示欄標注了教育局規定的當天菜品:雞丁炒西葫蘆、炒蒜薹及大米粥,還明確了每個配菜的克數,而孩子們實際吃的卻是半碗素面條。

  江西省萬安縣部分學校營養餐變質問題,9月12日才公布調查處理結果,沒想到問題營養餐就又出現了。這不免讓人追問:教育部門規定的菜與肉究竟去哪兒了?這種名不副實的營養餐有什麼營養?類似“變味”的營養餐,孩子們究竟吃了多久?教育部門規定的菜品,到底靠什麼來落實?有沒有人貪污孩子們營養餐補貼?希望有關部門就這些問題逐一給出詳細答案。

  學生營養餐始於“免費午餐計劃”。教育部等15個部門2012年印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僅中央財政每年就拿出上百億元資金進行補貼。為確保營養餐不出問題、不打折扣,《細則》做出了全面制度安排,規定了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具體責任,強調校長負責制以及地方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是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而且還明確了監督檢查的方式和重點。應該說規定是比較完善的。然而,變質、“缺斤短兩”、貪污餐補等問題的出現,讓有關規定掛在墻上只有觀賞價值。

  對這樣的問題,只有對照《細則》規定嚴肅調查追責,才有望消除公衆的憤怒。比如,地方主要領導作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到底是如何履行的責任?當孩子們吃素面條時,說好的校長負責制、校長陪餐制,豈不是變成了一紙空文?(來源:健康報 作者:張海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