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今抄襲者,一經查實,不問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據媒體報道,近日,選修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課的學生,都收到了一封由授課老師蘇湛發來的郵件。郵件由文言文寫就,言辭犀利。蘇湛給了22名學生零分,因為他們的期末文章被判定為抄襲,發郵件就是要強調“此分不可改”。
在很多大學生印象中,選修課大多是走走過場而已,鮮有較真的老師。而且,據蘇老師說,這門選修課成績由兩部分構成,考勤占60分,期末文章占40分。如今,因文章抄襲,綜合成績被判0分,確實讓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
即便如此,這些學生恐怕也無話可說,因為蘇老師認定抄襲十分嚴謹,這22例抄襲,經過檢索、尋找原作者、仔細比對,都有確鑿證據。這些作業中,有的是整篇抄,甚至抄名家作品;有的就是改個主人公的名字,總之“沒有字是自己寫的”。
民國大師顧頡剛先生喜歡開卷考試,試題寬泛,給學生極大的獨立思考空間,但評分時規定:“抄我觀點者,替人家背書者,低分;自有觀點者,或駁我觀點能自圓其說者,高分。”倘若見到“沒有字是自己寫的”文章,老先生又做何想?
“凡抄襲者皆黜落”這本該是底綫要求,但如今竟然成了新聞,這說明在現實中這種敢於“較真”的老師太少了。不要說選修課,即便是必修課,不少老師迫於種種壓力和顧慮,常常“與人為善”,有意無意地“放水”,導致了高等教育“嚴進寬出”的現象。
大學“放水”,當然不能全怪老師“心太軟”。嚴格要求萬一影響到學生的畢業就業,不僅自己於心不忍,而且影響到學生的前途,可謂“罪莫大焉”。在這樣的心態下,自然會形成普遍寬鬆的氛圍:很多老師無論是否情願,都只得戴上“好好先生”的帽子,像蘇老師這般敢於“金剛怒目”的,確實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