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捐衣箱”何以變“牟利箱”?
http://www.CRNTT.com   2018-10-16 19:24:21


  人人家裡都有一些不穿的衣物。這些被淘汰的衣物,都是還能穿的,有的還挺新,送親朋沒人要,當垃圾扔掉又可惜,小區冒出來的噴著“慈善公益”“環保公益”字樣的二手衣物捐贈投放箱為人們解了難題。

  而騙子也打上了二手衣物捐贈的主意,通過設置捐贈投放箱收集衣物,進而販賣。

  10月9日,天津警方通報稱,有兩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購買了50個二手衣物捐贈投放箱,將其放在高檔小區中,再將回收的衣物以廢舊布料的形式變賣。此後,犯罪嫌疑人還曾盜竊其他衣物捐贈投放箱內的衣物變賣牟利。

  將50個打著“環保公益”旗號的捐贈投放箱安置在小區,居然沒人審查他們的資質。物業公司之所以輕信了騙子的謊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騙子設置投放箱的做法就如同“有人打瞌睡有人送枕頭”。

  怎樣減少生活垃圾、如何落實垃圾分類,是小區物業頭疼的問題。居民將二手衣物投放到設置在小區的捐贈箱,就能够減輕垃圾桶的壓力,也實現了垃圾分類,還能降低清運生活垃圾的成本,小區物業自然樂成此事,也就放鬆了警惕。

  同時,騙子打的是“公益”“慈善”的旗號,利用人們扶貧濟困的心理,把他們的善心當做發財的機會。而多數人對於“慈善”行為缺乏戒心,不會深究背後的行事主體和意圖,這猶如為騙子們行騙開了“綠燈”。

  由此,城管、物業公司應當承擔未盡到審核准入的責任。如何打通城市居民包括二手衣物在內的廢棄物品與需要它們的困難群衆的通道,讓騙子無空子可鑽,讓慈善行為得到應有的效果,應該成為相關部門研究的課題。(來源:北方新報 作者:楊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