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雙十一”見證中國經濟內在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8-11-13 22:43:35


  11月11日,幾大電商平台銷售業績再創歷史紀錄。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作為由國內電商平台創生的“雙十一”,到今天已非一個簡單的電商平台促銷日。如此龐大的交易額,是對我國居民消費能力是否足够堅挺,以及背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物流等基礎設施支撑能力是否可靠的一次檢視。

  可以說,“雙十一”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風險挑戰加劇”的背景下。如此喜人的業績,無疑是一個提振信心的強烈信號,即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够強大。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是經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當今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無不是以消費作為經濟第一驅動力。而我國此前依靠的投資、出口作為經濟增長動力的模式難以再持續,我國正在步入消費驅動經濟發展的新歷史時期。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因此,“雙十一”可以說成為了我國進入消費驅動經濟發展的又一個見證。

  其實,“雙十一”集中反映了過去十來年,我國消費品類結構的變化趨勢。2008年,主要消費品類集中在“用”和“住”類商品;而現如今,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在向全品類擴展。比如,2008年的主要訂單是“剛需”類的3C商品,但現在則有食品、美妝、服裝等代表著品質化生活、消費升級的商品選購,訂單量占比增長也最快。人們將更多的消費花在了保養上,更願意花錢買發達國家更優質的產品。

  就此而言,“雙十一”不僅僅是我國消費的晴雨表,還是我國科技發展、基礎設施增加等經濟內在活力不斷提升的晴雨表。因為,“雙十一”的天文成交額背後絕非鍵盤、鼠標這麼簡單,背後需要移動支付、人工智能、智能物流等“硬件設施”的支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