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返鄉,還是“反向”?
http://www.CRNTT.com   2019-02-12 19:25:24


1月29日,武漢漢口火車站候車大廳內旅客爆滿,但秩序井然。當天是農曆小年,武漢市三大火車站旅客流量形成節前高峰。(湖北日報)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逢新春佳節,不論離家多遠,在外奔波一年的人們總要跨越千山萬水,返鄉團聚。

  但今年,很多人不回老家,也團聚了。春節前夕火爆網絡的《啥是佩奇》,不僅講述了一則溫情的春節故事,也呈現了一種近年逐漸流行的過年方式:孩子將老人從農村老家接到城裡過年。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這種“反向春運”的特征今年呈現明顯。北、上、廣、深這些以往返鄉客流較大的城市,如今也成了熱門的目的地。

  “反向春運”的出現,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對“購票難”的破題之策;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進程的投射。支持者就認為,年輕人通過奮鬥在大城市扎下了根,帶著父母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逛逛,也別有一番節日的溫馨。但“反向春運”方便了子女,客觀上也淡化了“鄉愁”。對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久別的故土不再是兒時嬉戲的模樣,與久別未見的街坊間似乎也隔上了一層障壁。他鄉出生的孩子們不會說老家的方言了,甚至連自家的叔叔阿姨姑姑嬸嬸也不熟識了……鄉關何處?家在何方?這對根深蒂固的鄉土文化,無疑是一種挑戰。

  從經濟學上看,“反向春運”是高效的,或許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不過,要讓“反向”真正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而不是因為“返鄉難”不得已而為之的折中甚至無奈,還有文化、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工作要做。

  “此心安處是吾鄉”,對那些流動在大城市的“漂一代”來說,暫居之處,能不能成為心安之所?對他們遠在家鄉的父母、祖輩呢?他們准備好這場“反向遷徙”了嗎?我們的社會又准備好了嗎?顯然,這裡面有不少需要加緊突破的壁壘——比如醫保異地就醫結算,比如事關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公共服務供給;也有不少是需要慢慢培育的——比如一種更具包容度的社會文化氛圍。

  返鄉,還是“反向”?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無論如何選擇,人們總是要追求親情。親情永遠是不變的“正向”,而呵護小家的親情,也需要全社會這個大家的溫情。(來源:解放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