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給有害App進校園劃紅綫 整治在綫教育的第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9-02-18 23:22:02


 
  這些App運營商將目光投向校園,主要是看到學生基數大、推廣起來更為快速等優勢,把學生當成了“唐僧肉”。為達到目的,很多App運營商通過優惠獎品、贊助項目或者直接給回扣等方式,讓學校幫忙推廣、引導學生下載使用。

  “缺監護”。很多學生在使用App時,家長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學校也不查看App更新,有的App運營商利用這一漏洞,用低俗內容引誘學生在使用學習App時花錢玩游戲或瀏覽色情信息,對學生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整治在綫教育的第一步

  針對校園App亂象,教育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

  《通知》重點有:一是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用,要將涉嫌違法違規的App、微信公衆號報告當地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二是強調學校把關作用。學校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做到“凡進必審”。三是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明確監管責任和辦法,切實保障進入校園的App安全健康、科學適宜。今後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

  有互聯網教育產業人士表示,《通知》將規範教育App市場發展,是給進入校園的App設立“門檻”、整治在綫教育的第一步。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學習類App進校園的道路被卡死。《通知》提出,對學習類App設置“凡進必審”等要求,其實是強化了學校選擇和監督的權利,如果運營方願意與學校進行溝通,并提供產品合規說明,校方的大門還是向這類App敞開的。

  中信證券教育行業研究員馮重光指出,政策對不經過學校這道門的在綫教育產品影響較小,對以教育App進校園為主要商業模式的企業影響較大,只有真正合規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