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秦嶺違建別墅之後,又一起國有林地被毀林建私人莊園事件浮出水面。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牡丹江森林深處驚現違建:毀林百畝削山挖湖建私人莊園”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3月20日,國家林草局駐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已成立督查組赴現地開展督查,對破壞森林資源、非法占用使用林地等情況進行核實調查。
據此前媒體報道,這座名為“曹園”的私人建築群,從2005年開始建設,總投資上億元,氣勢宏偉,規模驚人,有朱檐高挑的“城樓”,有巨大的兩個人工湖,儼然大觀園的氣派。當地國土部門曾三次作出拆除并罰款的行政處罰,最終都淪為“一紙空文”。
曹園是誰家的?堂堂國有林區,被違規侵占開發十餘年,儼然成了私人後花園,這無疑是對國家生態保護紅綫的嚴重踩踏。
此次事件的具體來龍去脈,還有待調查。但從秦嶺違建別墅及石家莊削山違建別墅的嚴肅處理,再到“曹園”事件獲得國家林草局的專門督辦,都在強化一個常識:生態紅綫不能突破,國有林地更不是無主之地。
在國字號林地上動刀、動土,或者肆意突破生態保護紅綫,包括對自然保護區的違規開發,以及前些年高爾夫球場的遍地開花,這些一方面可看作是過去多年來,生態保護讓位於經濟發展、土地財政的一個縮影。如在2018年森林督查中,國家林草局在全國就檢查發現工程建設、采石采礦、違規土地整理項目等違法綫索16萬餘起,數量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也與生態保護管理機制未能捋順不無關系。特別是國有林地保護,它牽涉到國家主管部門的垂直管理與地方屬地管理,央企代管與部門監管,以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審批權、執法權等等關系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