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科創板公司掀開“面紗”
http://www.CRNTT.com   2019-03-26 22:51:47


  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終於掀開神秘的“面紗”,上周五收市後,上交所公布了第一批受理公司名單。

  3月18日,上交所正式開始接受科創板上市申請,按照規則,上交所要在5個工作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當然,受理申請只是上市的第一步,完成整個程序最早也要到第三季度,首批受理公司也未必是第一批發行上市的,後續還會有許多公司申報。根據公告,首批獲受理的9家擬上市公司基本均是硬科技公司,芯片、計算機、機器人、生物醫藥等實實在在的科技創新公司受到交易所青睞。盡管在首批受理公司名單中,沒有一家如雷貫耳的公司,但這些公司原來也准備到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有些公司甚至已在新三板掛牌,只是如今轉向了科創板。

  當下,我國股市即將開創新紀元,即“一市兩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IPO依然需證監會審核,而科創板的審核權則轉移至交易所。隨著科創板持續推進,交易層面的差異會越來越多,將給市場發展和監管帶來新問題。對投資者來說,也要適應新的規則。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投資者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開戶和交易規則的改變上,但其實無論交易規則如何變化,與科技創新都沒有任何關系。例如,科創板有望實行市場化詢價,將改變A股23倍市盈率的“計劃定價”方法。但市場化詢價并非新生事物,當年被吹捧成生物醫藥行業翹楚的海普瑞IPO計劃募資8.65億元,但最終詢價結果將發行價定為148元,實際募資硬塞給公司59.35億元,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實際結果如何,大家看看海普瑞的走勢就明白了。

  從9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質量看,其實與A股已上市公司沒多大差異,即便沒有科創板,這些公司也有望通過各類渠道上市。但僅就業績指標而言,與已上市公司仍有一定差距,畢竟已上市公司都是達到“分數綫”後才上市的,如今沒有盈利也能上市,再怎麼美化或自圓其說,也不能改變股票最基本的功能——投資股票的目的是未來取得回報,賠錢買賣終究做不得。

  隨著科創板公司掀開“面紗”,市場的變數再度增加,希望科創板的推出能給市場帶來“鮎魚效應”,進一步激活市場,給市場增添韌性。當然,我們更希望科創板能產生一批“偉大的公司”。(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應健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