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讀懂“梅姨”新畫像紛傳的內中深意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17:28:35


  近日,有關人販子“梅姨”的圖片在朋友圈以及網絡平台熱傳,圖片中附有“梅姨”的頭像圖,以及“一起尋找梅姨的下落”等文字,并附有二維碼,掃描會鏈接到“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台”(以下簡稱CCSER平台)。11月18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曾發布消息稱,“梅姨”的第二張畫像非官方公布信息,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台。

  兒童是家庭的寶貝,是民族的未來,關於兒童的話題總是引起社會熱議,而拐賣兒童的犯罪行為更是人神共憤。廣州增城警方近日找回2名十餘年前被拐兒童,此案5名犯罪嫌疑人獲得相應刑事處罰,但中間人“梅姨”至今未找到。因此,當“梅姨”的新畫像出現之後,人們恨不得早日將其抓獲,故紛紛轉發。

  然而,最先發布“梅姨”新畫像的ccser只是知名兒童失蹤預警平台,非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台,其無權用警方的名義發布通緝照片。依據警方聲明,梅姨是否存在,長相如何,暫無其他證據印證,增城警方只在2017年公布“梅姨”畫像,後再未更新發布畫像。也就是說,人們信以為真的“梅姨”長相、信息,就目前而言,只是一個謠言。

  人販子傷天害理,人們是深惡痛絕。然而,任何人任何組織未經公安機關授權,不得擅自發布“嫌疑人”照片。此外,打拐是一項長期複雜的法律行動,需要充分的法律依據和嚴密的證據鏈,不能道聽途說想當然,隨意發布所謂的“警方認定信息”,會讓熱心網友陷入真假難辨的泥沼,倘若有人以此按圖索驥,將疑似“畫中人”予以打擊,不僅會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也會幹擾警方的偵查工作。

  法治社會,愛心也好,正義也罷,都不能脫離法治框架。打拐也必須遵守法律規定。誠然,慈善組織、愛心人士曾經幫助不少被拐賣兒童回家,愛心和善意積聚起溫暖社會的正能量,獲得人們的贊許,但若愛心盲目冒進,善意不加辨別,權利邊界模糊,則容易滑出法治之外,成為侵犯他人權益、公共利益的利器,反轉為破壞和諧和法制的負能量。

  認清“梅姨新畫像紛傳”背後的積極因素和負面效應,有關部門要緊密合作,加大打擊力度,嚴懲人販子,廣大民衆要厘清情與法之間的法律紅綫,秉持愛心卻又審慎有度,崇尚正義同時敬畏法律,不造謠,不傳謠,才能使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現實面前,傳遞真實,弘揚法律,構築美好。(來源:現代金報 作者:斯涵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