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見面審批:數字化服務讓防疫更高效
http://www.CRNTT.com   2020-02-26 16:54:23


  疫情當前,“不見面審批”成為政府服務優選項。2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市公安局利用“網上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號、北京交管“12123”APP等網上辦事平台,推行“不見面”審批,方便了市民辦事。而此前朝陽、豐台等區也都通過“不見面審批”維持了公共服務的高效運轉。

  所謂“不見面審批”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入現代物流服務,通過網上辦理,實現申請人與審批人不需見面就可以辦結事項的審批服務模式。從“面對面”到“鍵對鍵”,改變的不只是審批模式,還有服務效率的提升。疫情期間,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門推出“不見面審批”,無疑是特殊時期對接民衆需求的現實之舉。

  一方面,疫情形勢嚴峻,“不見面審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申請者外出活動,減少了審批事項辦理過程中的聚集感染風險。另一方面,抓嚴格防疫,也要抓有序複工。眼下北京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有序複工複產,這必然產生相應的審批需求,有關部門適時推出“不見面審批”契合了這一需求,同時還提高了審批的效率,保證社會經濟正常活動不受影響。

  從“不見面審批”的內容來看,這實質上是“互聯網+大數據+政府”的一次生動實踐。這幾年,從中央到地方推行的審批制度改革中,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一直是一大亮點,而當不期而遇的疫情來臨,恰恰是最需要它派上用場、大顯身手的時候。從北京、上海等地在防疫期間推出的“不見面審批”“一網通辦”來看,各地的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功能確實也做到了“不辱使命”。

  比如,北京交管局通過“交管12123”APP、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台,在綫辦理換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免檢標志及駕駛證換證、補證、延期等25項車管業務。可以看到,這些審批事項不論是從市民日常生活還是複工複產角度來說,都是剛需,即便是公衆仍身處疫情,該辦的也都要辦。“不見面審批”就很好地接駁了公衆的這些訴求,保證了經濟社會的有序運轉。

  將“不見面審批”置於這次抗疫大背景下來看,其實也屬於“技術抗疫”範疇。與17年前抗非典相比,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明顯看到了技術在防疫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不論是從大數據追溯人口流動、利用AI技術測溫,還是公衆利用電商購物,都體現了技術抗疫的屬性。而數字政府之下的“不見面審批”,本質上依靠的也是新興互聯網技術,標志著地方現代化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在不斷提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