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懸崖村”搬遷是脫貧攻堅真實樣本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09:30


 
  拿“懸崖村”來說,“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其典型特點。此前就有人分析,當地自然環境和地質條件等并不適宜生存——那不僅意味著災難多發,還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

  這些年來,“懸崖村”村民日常生活之艱難,從那張著名的稚子懸崖懸梯求學圖就可見一斑。一個月掙不到100塊錢,娶親比登天還難……這是當地很多村民生活的直觀投射。也因條件受限,“懸崖村”長期以來都是個“窮窩”。

  在此背景下,易地搬遷對當地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必選項”。從以往實踐經驗看,易地搬遷對落後地區整體性脫貧確實行之有效,也期待這能給“懸崖村”的村民們帶來生活質量上的巨變。

  當然,“懸崖村”的彝族村民世代居住於此,自然也有其難以割舍的東西,這就要求當地在實際操作時,做到精細精准,把好事辦好。雙向選擇,老弱婦孺下山進城、青壯年留下來參與旅游開發,不搞“一刀切”,就體現了“搬得出、穩得住”的特點。

  接下來,也冀望當地能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完美結合,讓村民們早日脫貧致富。

  那些孩子告別了“懸崖”,我們也就告別了憂心。在此也但願世間再無“孩子爬天梯上學”,但願那些貧困地區都能找到脫貧之路,開啓發展新篇。(來源:新京報 作者:斯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