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2:25


7月10日,在北京中關村中學考點,考生走出考場後揮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日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熱議。姑且不提文中提到的卡爾維諾、維特根斯坦、麥金太爾等人名,以及所使用的振翮、一覘等生詞,單是篇首第一句話“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已經讓很多讀者望之卻步。文章是好是壞,網上衆說紛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能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議論者有之,試寫者有之。畢竟,相比數學的解答題、英語的完形填空而言,作文往往凝聚著很多人的難忘回憶,那些頗有時代感的話題也最具討論基礎及分析空間。滿分作文作為這場競賽中的佼佼者,更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生活在樹上》之所以引發輿情,除了內容爭議外,事件本身也存在不少新聞點。例如閱卷專家不建議模仿此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打了39分等細節,為事件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元素。

  所謂衆口難調,連莎士比亞這樣偉大的文學家都不能讓所有讀者喜歡,遑論一篇限時寫作的千字文。但回到對這篇作文的評價,兩極化特征異常鮮明。反對者表示這是賣弄技巧、故作深沉,支持者則認為作者泛觀博覽、思想深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教授則點評“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高分到底是理所應當,抑或名不副實?一篇優秀的高考作文應該具有什麼品質?

  正如孔子所說“辭達而已矣”,一切文辭都應服務於表意。從這個意義上說,旁征博引未必意味著文章高明,生僻晦澀未必證明文字低劣。南宋詞人“無典不成句”,這不影響辛棄疾成為一代大家;《尤利西斯》譯者注僅一章就有數百條之多,也并不妨礙它成為文學史上的一部名著。判斷作品好壞,不在於修辭技巧運用多寡,關鍵要看它是言必有中還是詞不達意,以及文字與修辭是否推動了文意的前進。

  高考作文是文章的一種形態,但考試評價與社會評價的語境和標准不盡相同。高考作文畢竟不是學術論文,對哲學著作的理解未必要如此深刻精到;高考作文畢竟不是大衆讀物,未必苛求成為經典傳世。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高考作文寫作以自由度和寬容度,才能讓學生在表達的疆域上盡情馳騁。查梳高考作文的評分標准,內容、表達是考察的基本方面,有思想、有材料、有文采、有創意則是重要的加分項。歸根結底,作文是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考核,不僅關注語言表達、內容組織,還關注思想深度、知識厚度。所以,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尼采、了解單向度理論并以此推進自己的思考,本身值得鼓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