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立長效機制 杜絕餐飲浪費
http://www.CRNTT.com   2020-08-17 20:14:04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決定成立專班開展相關工作。從立法開始,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長效機制,已是大勢所趨。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在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我國糧食消費量增長仍快於產量提高的現實、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正如總書記所說:“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刹住!”尤其在外部環境複雜變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的當下,反對餐飲浪費并非老生常談,而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未雨綢繆的戰略遠見。我們必須時刻綳緊糧食節約這根弦,堅決制止各種餐飲浪費行為。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雖然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長期以來并沒有硬性的法律法規約束,缺少必要的懲戒措施。環顧我們身邊,餐飲浪費仍然存在,食品揮霍也時有發生,這都與我們所期待的社會風尚背道而馳。對此,在道德鼓勵、教育倡導的同時,有必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具體明確規定。充分發揮法律的指引評價、監督教育作用,才能標本兼治、春風化雨,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

  實踐證明,立法制止餐飲浪費已是國際共識,是遏制此現象的有效治理途徑。如德國規定,對食客的浪費行為,任何人都有權舉報,執法人員將對其罰款處罰。目前,我國現行法律中雖然有一些原則規定和要求,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條例,但總體上看比較分散,系統性、針對性、集成性不够強。當下重點是深入研究論證,厘清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餐飲企業、普通民衆各自的責任義務,讓餐飲生產、制造、銷售和消費每個環節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監管執法、責任追究的常態長效機制,形成環環相扣、完整有機的健康生態鏈條。

  厲行節約不僅是個人私德,更是社會公德。節儉節約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和價值追求,無論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織密織牢“厲行節約糧食、反對餐飲浪費”的法治防綫,讓節儉用餐內化為公民的自覺行為,這既是我們戰勝挑戰,化危為機,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需要,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奮勇前進、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南京日報評論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