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偶像”底綫都不要了?如此畸形的“飯圈文化”必須根治
http://www.CRNTT.com   2021-08-03 19:49:46


  7月31日晚,北京警方通報稱,藝人吳亦凡涉嫌強奸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從品牌代言解約,到涉嫌犯罪被刑拘,這次可說從“頂流”墜入了深淵。涉嫌刑案自有警方偵辦和司法處理,然而圍繞事件延宕的一些現象,卻值得深思。

  作為典型的流量明星,吳亦凡“粉絲”在“飯圈”能量不小。他被刑拘後,在一片震驚和譴責聲中,竟然出現了一些極端荒唐的言論。據報道,在一些所謂“粉絲”群和網絡話題下,有人竟然“商討”組團“探監”“救人”……這些初聽讓人“啞然失笑”,細想卻讓人“汗毛倒竪”。為所謂“偶像”,法律和道德的底綫都可以不要了?畸形“飯圈文化”毒害青少年,到非治理不可的時候了。

  違法失德藝人倒掉,有法律去懲治,有道德去譴責。而防止畸形“飯圈文化”的毒害,這次一定要拿出治本之策。應該反思,一些所謂“流量明星”靠什麼本事把“粉絲”弄得五迷三道,憑借什麼資源得以呼風喚雨乃至出圈“作妖”?如何針對現有的娛樂演藝領域的運行模式進行糾偏,防範違法失德者混跡於公共平台?

  治理畸形的“飯圈”文化,必須從一些“操盤手”治起。在“飯圈文化”中,“粉頭”等操盤手神通廣大,一會兒操縱“粉絲”堵路堵機場,一會兒誘導重複購買專輯,甚至幹出非法集資的事。最常見的操作則是制造話題擠占網絡資源,讓“流量明星”始終保持熱度,“俘獲”不諳世事的青少年。

  這個過程中,一些平台和企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實際就是重要“幫手”。有的信奉“偶像經濟”流量為王,只要藝人能吸金,全然不顧其演技和德行,誰人氣高就拼命捧誰。一些互聯網平台與“飯圈”操控者或明或暗聯動,有意無意配合“流量”團隊制造話題,甚至攛掇不同明星“粉絲”互相攻訐。在他們眼中,只要能給平台帶來人氣,不僅對一些亂象坐視不理,還唯恐“撕”得不够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