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向往體制內的工作,秋季校招開始後,我參加的基本都是國企的宣講會或雙選會,但因為第一學歷雙非(非985或211高校)一直碰壁。”就讀於東北地區某985高校的研三學生孫莉對記者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國企的宣講會,我們專業很多同學都去了。人力資源專員要求現場投簡歷,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對‘第一學歷’的要求,我們這些本科雙非學生的簡歷全在當場被篩掉了。在被篩掉的人當中,不乏有讀研期間在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多次獲得獎學金的同學。但因為第一學歷的不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第一學歷”偏見源何而來
為何一些用人單位傾向於將“第一學歷”視為首要考核標准?東北地區某國企的一名人力資源專員給出了答案。
“在來面試之前,應屆生都是沒有在本單位實習過的。對於一個人能否勝任職位、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等判斷,難以在時間有限的面試中得出絕對正確的結論。有很多名校本科畢業生沒有選擇考研,而是或保研、或出國深造、或直接工作了,無形中降低了考研的競爭難度。但高考是所有學子都在一個起跑綫上,所以後者才是最能直接區分一個人學習能力和態度的考試。在對所有應聘者都不了解的情況下,選擇本科就就讀於名校的畢業生是最安全的。”
上述人力資源專員進一步對記者表示,在經過業務培訓之後,他們發現名校畢業的研究生和名校畢業的本科生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區別不大。所以在招聘時,更傾向於那些薪酬要求沒有那麼高的名校畢業的本科生,最不願意留下的就是本科雙非的名校碩士畢業生。
“畢業生數量近年來一直不斷突破新高,我們目前正處於‘買方’市場,前來應聘的畢業生多於崗位需求人數,我們越來越有條件選擇先留下211高校的畢業生,再在他們中間挑選最優質的。”北京市一家小型互聯網公司的負責人對記者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