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珍視“小莉幫忙”的現實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20:07:30


 
  某種程度上說,“小莉幫忙”這樣的節目觸達了社會治理的每一個角落,也為人們充分地展現了日常生活的複雜性。梳理“小莉幫忙”所報道的內容可以發現,不少家長裡短的“小事情”背後都是一些民生“大問題”——

  像市民反映“小區安裝刷臉門禁,必須押房產信息才給辦理”這樣的問題,最後經過記者溝通發現,是相關方面未曾說清楚規則引發的一場誤會;

  “大爺買車訂金交一年,廠家卻說車輛還沒量產”,這樣的事情經記者上門溝通後,4S店也給大爺退了訂金……

  看似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但背後隱藏著消費者權益保障、民衆隱私信息保護等“大問題”。而那些被報道的“小事情”如果未曾得到及時解決,就有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矛盾。從公共治理層面去看,這其中所涉及的諸多問題,正是地方在推動社會精細化治理過程中所必須要誠實面對的。

  現實生活中,行政職能部門的力量或許有限,無法觸及社會治理的每一個角落,而由此形成的中間地帶,才是普通民衆所要面對的“日常”。“小莉幫忙”就以一種“調和視角”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此間所存在的梗阻。

  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無論是行政力量的日常規範,或者民衆訴求的合理表達,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一股力量來架起溝通的橋梁。以此而言,“小莉”幫的不僅是求助民衆,更是相關職能部門。

  要知道,攻克公共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本就是推動社會精細化治理的應有之義。在此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發揮好類似“小莉幫忙”這種民生節目的社會價值,做好“政媒互動”,利用好“民衆-媒體-政府”的溝通渠道,無疑是值得認真思考與總結的。

  就此去看,當地狗咬人事件已暫告一段落,“小莉幫忙”這檔節目的公共價值卻正在凸顯。對此,相關方面當倍加珍視,也不妨積極參與、主動利用好這檔民生節目,而不再讓“小莉哭了”。(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評論員:馬小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