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學州和“劉學州a”,是不一樣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17:27:34


  1月24日,尋親男孩劉學州在三亞自殺身亡。前不久他剛剛尋親成功,和父母因為“買房、租房”的糾紛鬧得沸沸揚揚,沒想到最終竟走到了這一步。

  這太令人惋惜。從劉學州留下的遺書看,他一生幾乎沒有什麼亮色,被遺棄、被欺負、被猥褻、被網暴。我們追溯這起悲劇,劉學州幾次最重要的人生變故,幾乎都是被符號化對待的。

  劉學州和父母有很多表述存在抵牾,但一致的是他在出生之後就被父母賣掉了。賣一個孩子,顯然將人用數目字進行評估後的結果,在這個時刻,他成了一個成本收益分析裡的要素,值錢幾何、占用資源多少。他在這個尺度上被定義成了“負擔”或“累贅”。

  而他的第二次重大變故,則是決定將故事發到網上,試圖在網絡空間討一個說法。在這之後,網絡的走向完全不受他控制,隨後他遭遇到了鋪天蓋地的網絡攻擊。從古典的動機歸因邏輯,很難想象為什麼有人會對一個無關的他者切齒仇恨,但網絡提供了另一種符號化的方式——他只是一個賬號,對一個人的攻擊只是對一個賬號發的私信。於是,在一些人眼中,劉學州就只是名為“劉學州a”(微博名)的賬號,是獵奇的素材,是所謂“網絡吃瓜”裡的元素,那些對他的攻擊,幾乎是下意識、不假思索的,且用著最刻薄的字眼。

  直到劉學州以極端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才恍然驚覺,他是人,也是個孩子,會徹底地離開這個世界。人們開始強調他的心智,關注他的心理創傷。在這時,他褪去了符號,作為一個人的脆弱與悲慘開始浮現了出來。當然,這都是後知後覺的。

  該事件可總結的問題很多,可追責的人或單位也不少。但在劉學州人生的頭尾階段,依然給人一種很無奈也很無力的悲涼感,在這兩個階段,他都沒有被充分地當一個人來對待。很難說他的生父母或是網暴他的人有什麼共同點,但在邏輯深處或許也有類似之處:在他們的認知框架裡,對劉學州的某種權衡與定義,壓倒了他作為人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