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家集采深入,消費醫療也要擠水分
http://www.CRNTT.com   2022-02-25 18:57:17


 
  第一個信號是:民營醫療機構首次被納入國家集采範圍,非醫保的自費品種可能也不能幸免於集采。口腔醫療是我國民營醫療的主賽道,長期具有強剛需、弱監管、高利潤的產業特點。種植牙體是口腔科常用的高值耗材。牙醫對機構的依附性弱,口腔診所創業門檻低,對收入分配的議價能力強。由於種植牙體制造商對下游醫療機構存在“帶金銷售”現象,且銷售環節的“含水量”通常與耗材價格成正比,不排除部分醫療機構存在不當拔牙、不當換術式的情形,將本可進行填充治療、根管治療等保牙治療的牙體完全拔除,替換成價格在8000~20000元的昂貴種植牙體。民營醫療機構被納入種植牙體的統一規則集采範圍,有助於形成監管閉環,讓公立、民營醫療機構面臨平等的監管環境,防止公立醫院將“帶金銷售”轉嫁給院外市場、非醫保品種。

  第二個信號是:種植牙體集采打破了“集采必須帶量”的慣例。自2018年國家帶量集采試點以來,前七輪藥品集采和近一年的高值醫用耗材集采都遵循“量價掛鈎”“以價換量”的大邏輯,但種植牙體并不在多個省份的“基本醫療”範圍內,且不像常見病、慢性病那麼容易預測發病率,“降價不上量”成為業界的強烈擔憂。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但也無需過度預期。口腔治療的需求正處在高速增長期,臨床放量更多基於市場需求的自然增長而非集采帶量。太平洋證券發布的《種植牙行業深度報告》顯示,中國2020年的種植牙滲透率僅為25顆/萬人,遠低於發達國家的100~200顆/萬人,仍具有高速成長空間。

  天風證券2021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民營口腔專科醫院723家,在口腔醫院的總數中占比高達82%。國家醫保局在醫保外品種、民營醫療領域開展集采,相當於封死耗材制造商、牙科醫療機構的暴利空間。監管層正在達成共識,決不能允許公立、民營醫療機構將牙科作為大賺百姓錢財的“搖錢樹”。對公立醫療機構而言,要遏制其為填平其他科室虧損而拉高牙科盈利率的衝動;對民營醫療機構而言,對其控費要用集采這種更為市場化的手段,而非前幾年傳出的直接限制非營利性民營醫療機構盈利率水平的手段。

  筆者預計,今年或將啓動的種植牙體集采將通過價格信號,深度調節產業資源、醫療資源的配置方向。一方面,2019年,韓國、瑞典、瑞士、美國等五大進口品牌占據中國市場90%以上份額,集采將加速國產替代進程,部分口腔醫療機構也因“帶金銷售”消失而沒有動力阻撓國產品種推廣,甚至不排除部分降至“平民價”的種植牙體及其醫療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另一方面,隨著種植牙體的終端銷售價格、流通環節的銷售成本出現大幅下降,部分醫務人員的“灰色”“黑色”收入也將下降,口腔醫師預計將流向“含水率”低的醫療機構,臨床療效將取代業務量、營銷術、企業關系網成為口腔醫師的核心評判標准,但我們也要警惕“磨些烤瓷、補些樹脂、做些貼片、掏些根管”等其他替代療法的診療量、次均費用不當上漲。(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梁嘉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