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嬰幼兒感染者隔離治療、家長能否陪護”的問題在中國社會引發關注。據官方消息,上海目前已開設了“親子方艙”,采用“親子收治”模式。對於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在監護人自願申請、充分了解風險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陪護。
這一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慰。對於防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關部門從防疫規定層面和人道主義角度及時做出回應,創造條件讓需要隔離的嬰幼兒避免與父母分離,無論是生理上的照顧還是心理上的陪伴,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親子收治”不僅能安撫家長的情緒,促進嬰幼兒配合醫護治療;在醫護人力緊缺的情況下,家長還能化身成“最好的幫手”,管理照看患病的嬰幼兒,可謂是一舉多得。
“親子收治”模式兼顧防疫與人情。正如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所言,“兒童是最柔軟的群體,兒童的感染牽動著大家的心,我們同為父母,感同身受”。從防疫的角度,感染者理應與非感染者隔離,但考慮到嬰幼兒的特殊狀況——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又有情感和心理慰藉的需求,保障患病嬰幼兒可以在父母的陪護下一起接受診治,符合基本的人道主義要求和社會期盼。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由監護人自願申請,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風險并簽署告知承諾書後方可陪護,這體現了尊重防疫的科學原理。
此次“親子收治”模式的開啓,在遵守防控規範要求和考慮特殊照護實際需求間找到了平衡點,讓人們看到了防疫工作與人性化之間進行平衡的可能性。
疫情之下,每個特殊群體的需求都應被顧及,這也給防疫的科學性、精准性、人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滿足特殊群體的特別訴求也是防疫政策不斷完善進步的體現。上海從善如流,及時調整,將親情納入抗疫的合力之中,針對嬰幼兒設置專門區域,增強照護力量,讓防疫規範更加合乎人性和常識,順應民之所盼。
隨著疫情不斷發展變化,民衆在適應疫情、配合防控工作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合理訴求,防疫方案也應隨之調整、優化,以符合疫情發展、社會變化和民衆需求。防疫政策的動態調整實屬正常現象,在動態調整中應始終把“保民生、安民心”放在重要位置,堅持科學防疫,尊重常識和民情民意,才能更有助於防疫工作的推進。(來源:僑報網 作者:關陌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