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杭州西湖邊七棵柳樹被移走并換種成月季花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話題一度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記者了解到,在與杭州西湖景區白堤接壤的北山街聖塘段,杭州西湖景區在進行沿湖綠化提升、道路鋪裝改善,在這一過程中,將北山街(斷橋東側至保俶路口,約100餘米)長勢衰敗的7棵沿湖柳樹進行遷移。
“西湖邊的柳樹被換成月季”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皆因此種做法簡單粗暴,貿然改變了斷橋邊的植物種類,破壞了西湖的優美風景,充滿詩情畫意的斷橋垂柳蕩然無存,令西湖失去了重要的人文意象。顯然,市民想念和守護的不僅是這幾株垂柳,更是其背後蘊含的西湖文化。
按照管理方的解釋,北山街(斷橋東側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樹由於生長在懸鈴木(法國梧桐)樹冠下面,長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現老化、空洞、“駝背”和嚴重傾斜的情況,部分柳樹存在安全隱患。“在征求植物、遺產專家等意見的基礎上”,對這7株柳樹進行了遷移。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手續齊全,但是經不起公衆的追問,為何不進行殺蟲、養護,不能替代成優質柳樹,非要移栽月季,破壞風景原貌?
柳樹長得不好就被砍掉、遷移,此類做法是否會成為處理此類樹木的常態?有“廣州伐榕”在前,杭州市民的一些憂慮并非杞人憂天。在汹湧質疑下,景區管理方發文,承諾要“挑選高度不高、造型優美的柳樹進行補種”,算是給了關注此事的公衆一個交代。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在杭州西湖景區的風景與文化裡,有很多與楊柳相關的內容。比如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柳浪聞鶯,均是在柳樹的浪漫意境裡,所能體驗到的優美場景,在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著名詩篇裡,亦有垂楊岸、折柳送別、碧樹等字眼,描繪出西湖的柔美情趣,傳頌千古,令世人為之神往,而如果西湖沒了柳樹,這些名篇也頓時少了風采。
可見,柳樹換成月季,背離了一直以來歷史積澱下來的深受人們認同的西湖文化,難免招致吐槽。西湖作為著名景區,擁有優越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千年積澱下來,厚重至極,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西湖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飽含歷史文化韵味,不能輕易改變。經過此次“移樹風波”,西湖管理方應有深刻認識,在對西湖文化景觀進行保護提升與改造時,一些決策尤需謹慎、柔軟,必須透過社交媒體、大衆媒體等渠道,事先向市民和游客進行說明、解釋,充分聽取社會公衆意見,再做妥善處置。(來源:舜網 作者: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