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清華博士報考協警”傳聞何以攪動社會神經
http://www.CRNTT.com   2022-05-25 18:02:41


  日前,一則“清華女博士生報考長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協警”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有媒體後續報道,該考生系清華碩博連讀的在讀學生,但目前僅是資格初審通過。報考機構負責人士表示,報考警務協助人員是這名女博士生的個人行為,“公安部門也不能把她拒之門外”。另據媒體報道,清華大學根據該人員公示信息查詢發現,在清華大學的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中均“查無此人”。

  “清華女博士”身份暫時存疑,但由此展開的話題卻并未因此止歇。公衆從一開始之所以有“炸窩”的反應,可能是對近期多個名校高學歷背景人員下場對就業市場進行“降維打擊”新聞的繼續討論:就在日前,北京市朝陽區2022年考錄公務員擬錄名單公示,擬錄用的208人中,取得碩博士學位的人員為134人,占約三分之二,特別是其中還有某街道辦“城市管理執法崗”擬錄為北大博士研究生。北大和這次這名疑似清華的博士生都來搶城管、協警的職位了,也難怪讓其他學歷背景的人神經緊張。

  但事實上,充分自由的就業市場,求職者面對和接觸哪些競爭對手,都應該是人力無法預估的情形,更何況最終的就業競爭結果,也未必就是憑名校、高學歷就能一錘定音的。

  這次“清華博士報考協警”一事還有待權威部門具體說明情況,但在此之前,一直就有大學畢業生在繼續深造與就業這兩條綫上同時“布局”以不錯失機會,在多個offer拿到手後給自己更多選擇。也一直有名校高學歷畢業生“下嫁”的新聞各領風騷一陣子。“清華博士報考協警”引發熱議,以及之前的北大博士做城管被圍觀,如果說有遺憾,那也是從社會層面而言,從個人角度,高學歷背景者選擇通過初次就業的低姿態,以沉浸式體驗基層工作的真實狀況,法無禁止即自由,其實也未嘗不可。而且越來越多的畢業生由於家庭經濟壓力的減小而有了更多憑興趣愛好、基於自主判斷挑選職業的底氣,同樣也絕不是什麼壞事。

  只不過,如果真的頻繁出現名校高學歷畢業生最終選擇與其所學相差甚遠的崗位就業,多少讓人不免感慨所學未遇用武之地。不是說社會基礎性的崗位不配有高學歷人才,而是現有高精尖的博士學歷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紛紛從事一些不需要特別訓練即可勝任的工種,起碼說明當下的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因應與調整。

  不管這次“清華博士報考協警”真相如何,市場上的擇業人群都必須更清醒地認識到:與你在同一平台參與競爭的,隨時可能是高段位的選手:衆多僅要求大專學歷的崗位,引來的是相當數量的本科、碩士競爭者。不斷充實自己,增強競爭力永遠是王道。(來源:南方都市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