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無訪村”中考可加分,不止叫停還應追責
http://www.CRNTT.com   2022-06-17 18:22:20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如何叫停,又該怎樣悄無聲息地收回?追問不是苛求,而是後果難以挽回,這是一項公共政策必須慎重也不得不慎重的最重要原因,也是社會公共治理為什麼“一旦木已成舟,就可能覆水難收”的最簡單道理。

  更何況,涉事唐河縣有關部門在回應媒體采訪時有言,“如果不符合上級要求的話,肯定推行不下去”,言外之意,那些已經執行、已經獎勵的地方,難道是曾經得到首肯、“符合上級要求”的?這是否又是河南多地對此“新政”情有獨鐘、前赴後繼的原因?

  現在回看,已經爆出將所謂“信訪清零”與考試加分相互綁定的地方,其政策初衷與行為邏輯依然令人錯愕:一人上訪,全社區就失去獲得考試加分福利的機會,連續多年無人上訪,考試加分福利還能升級……這種似曾相識的邏輯底色,幾乎與疫情防控期間個別地方“一人密接,全小區隔離”的過度防疫、加碼防疫如出一轍。如果說因為病毒傳播初期的規律不為人知,一些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的“連坐”措施,似乎還有某些可辯解的空間,那麼將這種“連坐”思維擴散、移植到其他社會管理場景的做法,則可以說已經毫無理性可言,必須得到徹底反思、複盤和追責,各地也需要對照自查、以此為戒。

  正如“俠客島”所追問的,“轄區內沒有上訪就降分錄取,憑什麼?於法有據嗎?對其他轄區的孩子公平嗎”,類似的“騷操作”之所以總出現,不僅“歸根結底是缺乏法治意識”,而且是地方施政缺失敬畏之心!所謂敬畏,最起碼就是不能錯誤地認為轄區內的普通民衆,其權利與尊嚴可以被隨意搓弄、予取予奪。

  對公衆權利有敬畏,才有對憲法法律的起碼尊重,才會有自身權力應當接受監督的意識,這是社會治理現代化轉型的關鍵。(來源:南方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