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人讀不懂的拼音招牌糊弄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19:03:48


  “ER LIANG WAN ZA MIAN”“HAO QI DENG SHI”“KAI BIN QING JU JIU DIAN”……走在路上,如果你看到街邊商家的招牌都是這種“拼音風”,估計會讀得很崩潰。據新聞報道,四川成都有網友爆料,包括她家商鋪在內的一排商鋪招牌被換成了拼音版,中文店名僅在右下角縮小顯示。

  6月26日,轄區牛市口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現場處理此事,將會制作臨時中文標牌進行更換。該工作人員還稱,當時更換標識標牌,是為了統一美化那一排的沿街商鋪。

  事實上,不論從傳播還是美觀的角度來說,這批統一招牌的效果都有些堪憂。識別度是招牌的基本功能,如果看招牌成了“猜謎游戲”,放眼望去,連每個店鋪到底是小吃店還是理發店都分不清,就很容易給消費者帶來困擾,讓店鋪的正常生意受到影響。

  即便如一些商家所言,這樣做是為了迎接大運會的召開,體現國際化,也顯然有違常識。假設外國友人讀不懂中文,那麼放上漢語拼音就能“秒懂”了嗎?更何況,體現一個城市的熱情,靠的絕不是失去自我的一味迎合,而是對自身文化魅力的自信展示。對“天府之都”成都來說,更應該有這份自信和底氣。不管是喝蓋碗茶、打麻將等“巴適”的生活方式,還是豌雜面、火鍋等傳統美食,都能够引發外國友人的興趣,甚至去主動學習有意思的方言說法,又何須過度迎合、連漢語招牌都遮遮掩掩起來?

  所謂統一美化的說法,似乎也難以讓人信服。簡單粗暴的黑白招牌,顯得呆板、乏味而缺乏個性,不僅談不上什麼美感,反而讓人產生視覺疲勞。充滿活力的商業空間,絕不是靠千店一面的統一招牌,而是多元、包容的表達空間。基於自身定位與營銷需求,不同店家完全有權利確立自己的店招風格:小吃店可以很接地氣、簡單直接,有些可以融入當地方言,有的則可以走創意、情懷路綫。恰恰是這些并不“統一”、五光十色的招牌,構成了一座城市的活力與煙火氣。

  值得警惕的是,以“宣傳城市文化”“美化市容”為由的統一招牌要求并不少見。此前,湖北十堰一條街的門店招牌就統一設計為黑底鎏金大字,被大家吐槽像“公墓”“靈堂”,此後被相關部門拆掉。2020年,陝西西安四府街的多家店鋪先是被要求統一換成紅底白字招牌,後來改成黑底白字,遭到群嘲後又全部更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