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追白鱘的人”:與白鱘失之交臂後找了十幾年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0:57:26


 
  2002年那次,危起偉和同事一起把受傷的白鱘從南京下關運到長江水產研究所在昆山的中華鱘馴養繁殖基地救助,“冬天,大家在池子做保溫棚子讓它好過冬,可白鱘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應激地鑽到淨化水管與池子間的縫隙裡發生了意外。”危起偉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想養活身形長達數米的白鱘,并不容易。”

危起偉:“雖然白鱘滅絕,但到今天我還是不願意宣傳這個結果”

  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連開3天會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危起偉介紹,對於物種滅絕,國際科學界有嚴格的評判和公布標准。

  張先鋒介紹,國際IUCN Red List(紅皮書)物種瀕危程度分為9類,包括有滅絕風險階段的易危、瀕危、極危,再到野外滅絕、滅絕。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物種等級標准,危起偉稱,滅絕指在過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種。野生滅絕指某物種的個體僅被籠養或在人們控制下存活。

  “當時國外專家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此前,我一直不同意。”危起偉說,根據數模等一系列評估結果,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年來,他和團隊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於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即便如此,危起偉還是非常難過,“雖然白鱘滅絕,但到今天我還是不願意宣傳這個結果。”

  談到白鱘滅絕的原因,危起偉回答道:“主要是過度捕撈、人類活動對其產生的幹擾影響造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